教提案〔2016〕第170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工作的提案”收悉,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四化”同步发展,并将“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学校互联网接入是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近年来,结合“宽带中国”等工作的实施,有关部门协力推进学校宽带接入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通信村村通工程”,组织基础电信企业累计投资930亿元,推动农村和偏远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又联合财政部启动了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第一批试点工作,由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贴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宽带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其中光纤网络通达中小学等公共服务机构被作为重点内容,第二批试点工作现也已启动。教育部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积极推动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学校宽带接入工作。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7%的学校已实现网络接入,其中实现10M以上宽带接入的学校达61%。
2015年底,“宽带中国”战略实施部际协调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优化升级阶段(2016-2020年)重点工作》,将“加快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学校宽带网络覆盖”作为重点内容,并将“农村中小学宽带通达比例与行政村通宽带比例同步提升”作为标志性成果,要推动承担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任务的企业,优先选择农村中小学实现光纤宽带接入,鼓励企业降低或减免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服务费用。
学校宽带接入速率是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需求的基础条件保障。2014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完善,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2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4M;到2020年,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具备条件的教学点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10M,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5M,有条件的教学点接入带宽达到4M以上。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结合国家“宽带中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具备条件的教学点实现宽带网络接入;有效提升各类学校和教学点出口带宽,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M,有条件的教学点接入带宽达4M以上;推进“无线校园”建设,东部和具备条件的城镇各类学校应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探索包括电信普遍服务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在内的多种资金渠道,并引导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实现包括西部农村中小学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互联网普遍接入与普遍服务。
感谢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0月2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