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923号(教育类201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6〕第189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2年,刘延东副总理在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两大基本方针,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三年多来,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教育系统合力推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并在 “数字校园”建设、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一、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一是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项目,制定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遴选了191所学校作为项目校,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数字校园综合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标准》。二是职业教育领域,印发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遴选172所职业院校作为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实现了对高职19个专业大类的全覆盖;推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三是高等教育领域,应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目前,教育部正在建设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基础数据库纵向贯穿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层次,形成上下一致的教育机构、学生、教师(职工)、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数据库。以基础数据库系统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子系统提供数据共享,解决数据更新的问题,为省级拓展应用提供数据服务,为教育管理与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重点内容,也是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根据“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引导企业参与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服务,涌现出了很多应用典型。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的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师生空间开通数量超过6300万个。应用范围已从职业教育扩展到各级各类教育,490多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网络教研,410多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教学。今年,教育部专题举办了2期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题研讨班,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是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充分发挥地方与学校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校围绕教育教学和班级、教师、学生、教务、后勤组织管理及家校互动等方面,开展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管理的数字校园应用。二是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的能力,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实现多方共享和有效对接。要加强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整合集成,形成覆盖全国、协同服务、互联互通的教育云服务体系,支撑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三是以网络学习空间为抓手,利用成熟技术和平台,集成教学、学习、管理等功能,拓展课堂外延,统筹推进实名制、组织化、可管可控的网络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协助学习,倡导学校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学生综合评价,教学综合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减轻师生负担。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0月26日

收藏
(责任编辑:杨霞(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