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7〕第179号
您提出的“关于立足现实超前布局实施互联网+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构建基于网络的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形成优质的、多层次的、交互式的高等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一、加强在线开放课程顶层设计与政策研究
一是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方式,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重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规模在线课程建设发展道路。二是设立“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等课题,探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终身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
二、建设丰富多元的开放课程资源体系
一是职业教育领域,自2010年以来,已立项建设8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和1个学习平台,覆盖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等19个高职专业大类。截至2017年2月,共有1000所院校、3094家行业企业参与资源库建设;共建成各类多媒体资源190多万条,注册用户达130多万人。二是高等教育领域,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华文慕课”等课程平台为代表的在线课程平台,开设高水平大学建设慕课超过1400门,根据高校个性化需求定制课程5600多门次,累计1700余所高校在课程平台上选用或定制课程,高校和社会学习者选课人次超过3000万。三是继续教育领域,组建了“高等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建设和开放网络课程15000余门,微课程20000余门,一亿多人学习受益。
三、探索学习成果互认和学分积累转换制度
国家开放大学和上海等地探索学分银行建设,以终身教育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为主要内容,建立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学习成果管理与服务系统,构建市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目前,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注册用户已达500多万,在全国31个省市和20个行业建立了70个学习成果认证中心,组建了由30个多家颁证机构组成的学习成果互认联盟,开发了涉及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物流、金融、教育、机械等领域近1500个学分认证单元标准,推进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以及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之间的转换。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提供学历教育课程、非学历培训课程、5分钟课程和通识课程等资源,已有数百万在校生获得在线课程学分,社会学习者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在选学完成之后获得证书。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的服务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1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