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5384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8〕第220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编办,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一是积极协调三大运营商,大力推进学校宽带网络接入,与中国卫通联合启动宽带卫星联校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难点问题。中央财政2014-2017年共投入1330.5亿元,用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对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给予重点保障。财政部、教育部连续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共提高100元,明确提出“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开支需求”的要求。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已达95.8%,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320万间,90.9%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二是通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教学点提供了卫星接收播放设备及适合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各地结合实际,探索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三个课堂”等应用模式得到发展和广泛推广。三是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一大批企业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都投身到教育信息化事业中来。教育部已经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签订了两轮战略合作协议,大部分省份也与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科大讯飞、腾讯、阿里、华为等公司也与部分省份开展了合作,有力支撑了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改善学校师资数量和质量

  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能力是关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学校师资配备情况的改善。一是中编办牵头督促指导边远、高寒、山区、民族地区按照统一核定后的标准合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可在现有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统筹调配、动态管理,补足历史欠账,加强队伍建设,保障当地基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是完善和落实引导人才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的激励政策。适当放宽招聘条件,拓宽招聘渠道,指导贫困地区学校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聘确有真才实学、适应岗位要求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切实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保证义务教育教师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符合条件的教师按规定享受工资倾斜政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等享受教龄津贴;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以下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并高定一至三级薪级工资;在列入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县市区工作的教师,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在乡镇工作的教师,按月人均不低于200元执行乡镇工作补贴;主管部门在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学校给予倾斜,学校可结合实际在绩效工资中专门设立农村学校教师补贴等项目。四是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校长培训。2018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8〕3号)强调,“统筹做好培训规划设计,落实扶贫攻坚任务”,按计划、分步骤完成农村教师校长培训全覆盖的攻坚任务。同时,稳步扩大中央“特岗计划”招聘规模,并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切实加强乡村学校教师补充。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继续指导地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继续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推动三大电信运营商集中力量解决最后5%未联网学校的网络接入问题,大力提升贫困地区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做好教育脱贫工作,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3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