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技建议〔2020〕232号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地方高校参与珠峰计划及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有关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前沿科学中心
2018年7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有关要求,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旨在组建世界一流创新大团队,建设世界领先科研大平台,培育抢占制高点科技大项目,持续产出引领性原创大成果,为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加强源头供给,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高等学校成为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力量。根据计划的实施内容,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培育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为做好中心组建工作制定,教育部发布了《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前沿科学中心是以前沿科学问题为牵引,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中心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创新中心和人才摇篮,成为我国在相关基础前沿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术高峰,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支撑一批学科率先建成世界一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建设前沿科学中心要求的基础包括:主要依托学科已经列入“双一流”建设方案,具有学科集聚优势;具有长期自然形成的跨学科高水平大团队,部分研究领域和方向处于“并跑”或“领跑”,有望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具有运行良好的国家级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国际化新型研发机构等作为支撑;学校能够给予中心发展需要的物理空间、经费、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管理等各方面支持,并建设成政策特区。
目前,教育部已批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4所高校依托“双一流”学科建设了14个前沿科学中心,涉及领域包括量子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航空发动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计划到2025年,总体批准建设40个左右的前沿科学中心。
二、关于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教育部一直关注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希望具备建设条件的地方高校认真研究相关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条件及建设程序,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可先行建设,待条件成熟后,予以认定。
同时,教育部已依托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布局建设了离散数学及其应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等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布局建设了场致发射显示技术、电化学技术等1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依托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布局建设了环境与能源光催化、菌草生态产业等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下一步,教育部将根据福建省发展需要,进一步支持地方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撑福建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2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