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753号建议的答复

教科技建议〔2020〕330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完善‘互联网+教学’体制机制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

  一、加大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

  一方面,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地方教育信息化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央财政通过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共经费补助水平,支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强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中央财政安排的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由各省、各中央高校按规定统筹使用,支持学校办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中央财政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支持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维,保障“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重点活动开展。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13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和课程资源,共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1000余万名,基本完成全员培训任务,普遍提升了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进一步深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19—2020年,教育部已连续两年组织专家对各省(区、市)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指导,并举办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者高级研修班,通过政策解读、理论引领、经验交流等,帮助各地优化培训方案设计、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打造培训试点学校、培育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并充分发挥培训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借助“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完成了1000名教学点骨干教师的面对面培训和13万名教师的省、地级培训。

  三、提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服务能力

  2017年,教育部启动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教育需求、多方参与”的资源共享共建机制,逐步形成“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截至2020年,已接入各级平台169个,包括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平台29个、市级平台59个、区县级平台80个,数字教育资源覆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共85个学科、873个版本,总数近5000万条。2019年1月—2020年6月,体系空间登录总数1042万人次,应用访问总数3.1亿人次。持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现晒课共计2012万余堂,遴选出部级优课7万堂、省级优课19.7万堂,内容覆盖整个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向广大师生免费提供,形成了“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机制体制,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力度,继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10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