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459号(教育类039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科技提案〔2020〕238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落实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国科协,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弘扬科学家精神相关工作,会同中国科协等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科学家以及科学家身边人进校园,讲述科学家的感人故事;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将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融入中小学统编教材中;出版系列图书,展现老一辈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引导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推进科技评价改革,强化作风学风建设。下一步将参考您的建议,结合贯彻《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一、加强科学家精神宣传

  1.深入推进科学家精神进教材。教育部将继续加强教材建设,梳理总结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通过图片、阅读材料、练习题等多种形式反映我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成果及建设成就,进一步增加科学家精神相关内容,教育和激励他们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编辑出版老科学家系列图书。教育部将配合中国科协继续开展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采集和宣传工作,出版系列图书,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促使青少年感悟科学家精神。

  二、加强课外活动,提升育人功能

  1.深入开展课外科普活动。教育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等部门,继续组织“圆梦蒲公英”“走进科学世界”等课外科普活动,并指导高校利用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等资源,线上、线下充分展示科学研究内容,引导青少年理解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

  2.组织开展科学家精神传承系列活动。教育部将会同中国科协继续开展“共和国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组织“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推动优秀科学家进校园;继续组织科学家精神报告团,邀请老一辈科学家的后人,结合亲身经历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奋斗的感人故事,深入大中小学开展宣讲活动;组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2020年将在11个城市举办展览,广泛组织当地大中小学师生参观巡展,让更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走进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在英才计划、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中举办科学报告会等,引导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建立长效机制

  为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程、进头脑,教育部正会同中国科协等部门,进一步研究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的相关工作机制和方案,在加强宣传引领、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深化评价改革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进相关工作。

  1.加强宣传引领,营造科学氛围。开展“文明风采”系列活动,引导创作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艺术作品,继续出版科学家精神丛书和科学家传记。组织开展科学家精神传承系列活动,并组织高校通过舞台演出等形式,展示共和国脊梁的光辉业绩、崇高形象。加强网络宣传教育,持续做好“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并依托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中国科学家新媒体矩阵和科普中国等,开展科学家精神网上宣传。

  2.增强使命担当,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推进实施《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为一线教学提供反映科学家事迹和精神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大拔尖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实施“英才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培育优秀的青少年人才,引导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3.深化评价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科技评价导向。支持鼓励高校科研人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潜心研究、求真务实。完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宣传教育,严查学术不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教育部将持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把传承科学家精神的工作制度化、长期化,构建长效机制,丰富教育手段,创新活动形式,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为科技强国培育创新人才。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26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