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技提案〔2020〕359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在线教学研究和规划,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一、关于加强在线教育相关研究
一是教育部组织有关高校专家,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实践,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教育阶段进行跟踪研究,评估其影响和效果,总结经验和做法,形成了系列报告,用于指导下一步教育信息化发展。二是在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中,组织各省份交流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实施经验,并安排湖北省做典型发言。指导江西、宁夏、四川等地宣传推广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经验做法。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线学习经验交流机制成员,教育部多次参与在线研讨,介绍中国教育系统应对疫情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做法,提供中国方案,并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三是组织战略研究机构系统研究,谋划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编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十四五”规划,起草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在线教育指导
一是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八大行动中将“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作为一项独立行动,以“三区三州”为重点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二是在2019年和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将教育信息化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会议的重要内容,江西、云南、内蒙古等地介绍信息化精准扶贫、贫困地区联网和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经验和做法。三是通过明确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列支范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方式,加强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启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被列为重点支持的三项内容之一。四是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20〕3号),全面推动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帮助缺乏师资的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各地探索形成了安徽在线课堂、湖北“恩施三式”在线互动同步课堂、海南陵水“1+2”同步课堂、内蒙古“同频互动课堂”等大量“三个课堂”的典型应用案例。
三、关于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一是2018 年以来,教育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7家单位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小学合作,探索深度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新模式,打造当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示范校与骨干教师校长队伍。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开展“同步课堂”“互联网+优课”等同步直播教学活动,实行“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将优质教学资源引入乡村学校课堂,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二是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突出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组织专家指导帮助各地优化培训方案设计、培育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队伍等,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三是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教师厅函〔2020〕2号),将加强教师在线教学方法研修纳入培训内容,围绕教学实施加强教师在线学情诊断、教学设计、课程组织、教学管理、学业评价、答疑辅导等方面的策略与方法培训。
下一步,教育部将全面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学经验,继续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1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