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174号(教育类299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科技提案〔2020〕385号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教育战线以线上教学为主要形态,成功实现了“停课不停学”。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所有本科高校均已开展在线教学,108万余名教师开出在线教学课程110余万门、1719万多门次,课程开出率为90.1%,参加在线学习的学生共计2259万余人、35.4亿多人次。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趋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化平台和资源建设,优化教育治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2019年4月在北京举办中国慕课大会。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慕课学习人数达4.9亿人次,高校获得在线课程学分的学生突破1.4亿人次。实施“慕课西行”战略和“在线开放课程新长征计划”,西部高校应用慕课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达1万余门,受训教师达5.9万余人次。二是认定发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实验空间上线2079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丰富了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探索新型资源建设模式,组织专家编制“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体系”,使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三是加强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建设,对“互联网+”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开展高水平研究和人才队伍培养,助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二、积极总结“停课不停学”经验和问题,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变革

  一是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提出“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组织遴选37家基础好、实力强的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率先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包括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在内的3.4万门在线课程,其他在线课程近80万门。二是疫情以来,多措并举确保在线教学安全平稳运行。教育部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电信运营商,共同做好学校和各级平台网络服务保障工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网络带宽、云服务能力、免费手机流量等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疫情期间还向全国高校用户推出了免费调整接入带宽的政策,为近500所高校免费升级带宽超过200G。三是推出了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爱课程”和“学堂在线”,首批上线500余门英文版课程,服务世界数以亿计的大学生和全球学习者。两个国际平台均已入选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为全球学习者提供远程教育解决方案。四是深入总结和剖析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瓶颈和挑战,组织探索面向在线教学更为适切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理念变革,打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研究,深入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做好顶层设计,编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出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引导与激励在线教育发展,不断完善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17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