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6〕第195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培养少数民族语文专业人才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民委,现答复如下:
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民族语文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培训、政策规划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
一、积极推动相关院校民族语文学科专业建设
2012年,教育部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文学学科门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类下设置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等7个本科专业;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鼓励高校自主设置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现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布点1302个,其中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36所高校开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此外,教育部重点支持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建设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一批国家级语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通过推动相关院校民族语文学科专业建设,为培养少数民族语文专业人才提供了可靠的教育平台学科支撑。
二、加大民族语文人才培养培训工作
国家民委争取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中央民族大学设立以培养民族语文人才为方向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积极开办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业务骨干高级研修班、全国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并将优秀学员列入中青年后备专家库进行长期培养,着力解决民族语文应用研究力量不足、成果不够等问题,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民族语文应用和翻译人才。此外,在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设立7个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训基地,积极面向民族地区和有关部门开展双语人才,特别是民族语文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依托各地民族语文工作部门,大力开展面向基层初、中级的民族语文翻译、教学等双语人才培训。基本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全国双语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为民族语文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撑。
三、加强民族语文人才培养规划
目前,国家民委将“大力加强双语人才队伍建设”相关内容列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十三五”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支持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加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面向民族语言学、民族文学、壮泰语言文化、彝缅语言文化等多个方向培养人才。下一步,将综合考虑招生、就业、学科申报等各方面因素,进一步加强中央民族大学等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相关学科建设,加大民族语文人才的培养力度。
由于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日常生活中人们交流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频繁化、快捷化等原因,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人才匮乏、人员素质不高、人才梯队建设老中青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确实存在,我们十分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将在进一步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力度的同时,加大高等院校培养少数民族语文、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语文专业人才的力度,努力培养适应当前各民族发展需要的少数民族语文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和保护力度,不断夯实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感谢您对民族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1月4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