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7〕第176号
您提出的“关于精准发力,突破普通高校民族理论政策课程开头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规范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设置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长期以来,教育部始终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教育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高校思政课必修课中,有2门课以专门章节进行这方面的专题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内容专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处理好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大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维护者、促进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为内容专门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准确认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二、 关于“慕课”资源建设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教育部在思政课教学中,鼓励引导高校改进教学方法,推广采用互动式、案例式教学以及网络教学、慕课教学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思政课教学资源立体化建设中,支持新疆大学、西藏大学承担“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参考用书建设”专项课题,编写适宜民族地区高校和大学生特点的思政课教学资料。
三、 关于思政教师队伍培训
在思政课教师培训方面,教育部从2015年起,每年开设两期面向西部地区高校教师的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年培训学员约200人,在培训内容中专门安排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专题,帮助教师更好地向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教育。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督察工作。持续开展专项督察活动,指导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二是扎实推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结合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三是持续深化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1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