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333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字〔2019〕429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倾斜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民委,现答复如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教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关于民族工作、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多措并举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保障水平。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特岗计划”、薄改计划等重大专项全面覆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为教育基础薄弱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在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校舍安全保障,学生资助等项目上,中央财政承担较高分担比例,包括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在内的西部、中部省份分担比例分别为80%和60%。中央财政在分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时充分考虑各地实际,资金投入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2018年中央财政相关教育转移支付80%用于中西部贫困地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2018-2020年,中央新增70亿,重点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

  二、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国家教育项目,重点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2012年以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5%,重点用于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2013-2018年,支持地方按照勤俭办教育和“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截至目前,全国共新建、改扩建校舍2.2亿平方米,采购价值999.7亿元的设施设备,分别占五年规划任务的99%和99.94%,全国99.8%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标准。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比2017年减少了28.0%,超大班额减少了78.1%,为近10年来最大降幅,有效缓解“城镇挤”、学位不足等问题。实施高中普及攻坚,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中高职学校建设实训基地,改善办学条件,孩子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着力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高校的综合能力,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工、农、医、管理等学科比例趋于合理,师范类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长。

  三、持续加强教师队伍保障机制建设。大力抓好教师这一育人关键,通过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落实工作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不断提升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教师素质。免费师范生计划、“特岗计划”“银龄计划”“国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有效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其中,“特岗计划”招聘规模2019年扩大到10万人,优先保障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中央财政继续对各地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给予奖励,实现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对艰苦边远地区及乡村地区教师给予进一步待遇政策倾斜,使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师能安心在岗从教。

  四、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自2012年起,教育部牵头组织44所直属高校参与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指导各直属高校把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与定点扶贫县扶贫短板结合起来,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贫困地区,积极助力各地脱贫攻坚。2019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明确细化直属高校定点扶贫“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和有关要求。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3所直属高校分点定点扶贫贵州省长顺县、麻江县、岑巩县。2018年以来,3所高校已向贵州省定点扶贫县投入帮扶资金1323.6万元、引进帮扶资金4304.6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673人、培训技术人员3368人、帮助销售定点扶贫县农产品2500多万元。截至目前,贵州省麻江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结合所提建议,下一步,教育部将多措并举坚决打赢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战。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力度,使用好已有免补政策,提高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特殊补助经费、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资金等各类面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坚持公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继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等项目,多渠道扩大公办资源,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统筹推进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改变“乡村弱”“城镇挤”问题,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攻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继续发挥各方力量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职业教育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服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振兴教师教育,落实教师地位待遇,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在民族地区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9年9月26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