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民提案〔2021〕319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广泛开展汉字书法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广泛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为了切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书法文化教育,教育部采取了系列举措。
一是在系列实践活动中融入书法教育。举办三届包括诵读、讲解、书写、篆刻等分赛事在内的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举办两届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篆刻展示交流活动 ,社会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委托新疆等中西部十余个省份举办“送经典下基层”系列活动,将包括书法在内的优质师资、文化作品、学习资源等送到民族地区、边远农村。
二是重视书法师资培训和平台基地建设。先后组织开展全国高校书法教师研修、中华经典诵写讲骨干教师培训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书法教育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遴选南京艺术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基地举办大学生汉字文化创意活动、《汉字》巡展进校园等,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
三是加强高校书法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支持民族地区高校开设书法学本科专业。现有内蒙古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书法学专业。发布包括书法学专业在内的美术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各方面要求,引导高校提高书法学相关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加强高校汉字书法相关专业建设。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认定云南师范大学、曲靖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书法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认定南宁师范大学的“汉字文化与字理教学法”等课程为国家级一流课程,推动民族地区高校汉字书法相关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五是完善对汉字书写水平的评价。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提出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要求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包括书法素养在内的艺术素养作为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之一,并作为中考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另外,各地中考试卷评阅时,也充分考虑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情况。目前,各地按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指导各校合理安排书法教育的教学时间,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推进、持续弘扬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指导各地把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等艺术类课程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是继续开展特色品牌活动。继续举办包括书法比赛在内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组织举办“家园中国”民族地区中华经典传承推广活动,实施经典润乡土计划,加强书法文化的传承。二是加强师资培训。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骨干教师培训,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项培训等。进一步将相关工作重心向民族地区倾斜,加大民族地区书法教育推广力度。三是加强高校专业建设。进一步推动高校加强汉字书法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引领带动民族地区高校汉字书法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