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构建丝绸之路‘龟兹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强龟兹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重大战略意义。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非常重视发展龟兹研究这类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在古龟兹国历史文化研究和相关文物保护展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积极支持龟兹研究。近年来,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了“龟兹石窟造像思想研究”等4项龟兹文化研究的课题,立项经费34万元,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内容涉及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绘画和音乐等领域,有力地推动了龟兹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为加强构建我国高校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话语体系作出了贡献。
二是全力做好古龟兹国相关文物保护展示工作。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将克孜尔尕哈石窟、库木吐喇千佛洞、苏巴什佛寺遗址、龟兹故城等报请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将丝绸之路新疆段作为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区域,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有效改善了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现状。2014年,克孜尔尕哈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7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新疆考古工作规划》,重点推进汉唐西域军政建置体系研究和佛教石窟寺考古等工作。
今后,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支持龟兹研究和古龟兹国文物保护开发工作。一是加强实地调研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学者赴新疆库车等“古龟兹国地区”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古龟兹国相关文物保护、开发状况和龟兹文化研究现状,为龟兹文化研究规划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开展联合研究工作。组织高等学校联合科研院所、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等联合攻关,深入开展龟兹历史文化研究,系统梳理古龟兹国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考古研究成果,客观认识和评价古龟兹国在新疆地区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丝绸之路‘龟兹学’”奠定坚实的考古和文献基础。
教育部
2018年6月2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