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532号
(教育类246号)提案答复的函
(摘要)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国普通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各高校自觉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普遍举办了专题研讨班、研修班。高校思政课战线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自觉把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作为当前和今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

  一、在本专科各门思政课中全面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及时修订高校本专科四门思政课教材。一是在教材修订过程中,根据各门课程特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其中。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有关精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政课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根据每门课程的侧重点,分专题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时代性、原创性贡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时性成绩、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讲授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尊法学法守法自觉性的自觉性,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二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板块,教材共十四章,其中新板块内容包括7个章节,占全书一半左右篇幅,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2.开展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轮训。一是会同中央宣传部开展了全国高校思政课任课教师培训。培训采用北京主会场现场培训,各省市分会场和全体高校分会场视频同步直播的形式,覆盖全国高校思政课任课教师7万余人,帮助思政课教师吃透高校思政课2018年修订版教材基本精神,尽快熟悉和掌握教材的核心内容,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确保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举办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分“基础”“原理”“纲要”“概论”课程举办8期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内容,推动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推动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三是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通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网络直播集中示范培训课程,推动“三集三提”,直播收看量达6万多人次,基本做到思政课程全覆盖、专职教师全覆盖。 

  二、在部分普通高校和军队院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门课程

  1.普通高校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育部鼓励21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专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教育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2.军队院校统一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规范“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1.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及时准确深入地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做出制度化设计,提出教学要求。要求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把这门课真正打造成思政课的示范课。

  2.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从2018年起,教育部党组每年2次审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已印发教学要点(2018年上辑),现正加紧研制教学要点(2018年下辑),指导各地各高校开设好全面从严治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港澳台工作、国际形势与政策等四个专题,及时准确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四、创新工作形式,第一时间掀起教育系统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1.组织“百人宣讲团”宣讲对谈。教育系统第一时间成立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任团长的“党的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通过部党组成员带头讲、高校党委书记跟进讲、地方教育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和教育系统十九大代表属地讲、高校社科专家巡回讲的方式,累计举办宣讲对谈700多场,直接听众达50余万人次;推动地方教育工作部门组织宣讲对谈活动3.8万多场,听众达2600多万人次。

  2.组织撰写“千篇文章”。制定《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千篇文章”工作方案》,设立340余项专项委托课题,在《中国教育报》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等主流媒体发表高水平理论文章1100多篇,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

  3.建设“万个示范课堂”。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印发《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教学建议》,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组织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指委和各地各高校打造上万个思政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名师示范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穿、有机融入思政课。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一是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分别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昂首复兴路•最美新时代”“我心中的思政课”“思政课学习之星”为主要内容开展大学生学习思政课艺术展、微电影、公开课、夏令营等系列活动,引导他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参加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筹备召开全国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展示交流大会,切实增进广大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持续加强高校干部师生理论武装。推动各地各高校有计划、分层次地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讨班,对高校领导班子和院(系)负责同志进行全面培训,扎实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着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三是建好教育系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充分发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学术科研优势,组织各类研究机构和高校智库,加大研究阐释力度,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四是在高校师生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夯实高校基层党组织基础,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8月24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