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543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从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文化品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宣传推广等环节入手,多渠道多形式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好做法好经验。
1.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校园文化建设之魂。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把以文化人与核心价值观育人紧密结合。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部署。2014年,制定印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2014年5月,召开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现场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2014年7月,与中央宣传部、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了“大学校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进一步突出校训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2015年,指导召开“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理论研讨会,会同中央宣传部召开“建设校园文化涵育核心价值”现场交流会。2016年初,会同中央文明办研究起草高校文明校园标准及测评细则,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16年6月,会同中央文明办、光明日报社召开“宿舍文明建设座谈会”,在一方“斗室”里深耕厚植文化建设,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二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各级各类高校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努力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与师生理论学习活动、日常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育人活动紧密结合,与优秀师生典型选树紧密结合,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文化熏陶、实践导行和榜样带动的育人功效。三是引领校园文化创作生产。通过集中创作推广一批诗词、小说、电影等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一体的文化产品,结合各地各校的地缘优势和历史、文化、革命传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广大师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植校园文化建设之根。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和丰厚滋养,深植校园文化之根。一是举办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自2014年起,联合光明日报社,连续举办三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首届活动主题为“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展现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蕴含的独特的思想资源和价值理念。第二届活动主题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引导师生在博览群书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第三届活动主题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引导师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活动已培育形成100个品牌项目,形成积极的社会反响,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有益探索。二是举办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自2012年来,连续举办五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分别以“中国梦·廉洁情”“崇德向善·勤廉笃实”“遵法·崇廉·明德”“守规矩·倡廉洁·扬正气”为主题,征集表演艺术类、书画摄影类、艺术设计类、网络新媒体类等廉政文化作品,累计有数千所高校推荐了近7万件作品参与,充分展示了高校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引领以崇尚廉洁为价值取向的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作用。
3.培育系列特色文化品牌,共育校园文化建设之美。广泛征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积极组织开展优秀文化作品在全国各地各高校巡演,不断扩大校园文化辐射力、影响力。一是征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自2006年以来,共举行8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征集展示活动,着力创建体现中国梦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优秀校园文化品牌,涌现出上千个优秀校园文化品牌。二是开展优秀文化作品展演巡演活动。推动各地各高校编排展演了《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罗阳》等一大批由师生自导自演的优秀话剧。2015年,组织开展军旅话剧《兵者·国之大事》高校巡演,先后在湖南长沙、北京等地为高校学生举办多场专场演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大学生观看电影故事片《百团大战》等爱国主义系列影片。2016年,会同中央宣传部组织开展话剧《雨花台》《白毛女》在全国部分高校进行上百场巡演。
4.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围绕完善网络文化动力机制、巩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网络文化产品供给,积极营造校园清朗网络空间。一是探索建立网络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会同中央网信办推动建设全国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加强对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评价认证,并推动认证结果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中的使用,激发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更好地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深入开展校园网络文化专项试点,探索实践网络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二是不断巩固网络文化阵地。推进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全国共建工作,拓展项目载体,扩大网络覆盖,增强教育实效。指导全国高校网站联盟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名站名栏评选”活动,推动各地各高校加强综合性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互动性网络社区、专业性学术网站和移动性“两微一端”的建设。三是不断丰富网络文化供给。培育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不断丰富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会同中央网信办共同建设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品牌项目,分别面对师生两个群体举办“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和“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活动,激励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5.着力宣传推广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在教育部有关信息简报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征集中,选树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并大力宣传,积极营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印发各种简报宣传推广。近年来,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体制改革简报》《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等中,宣传推广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如,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体制改革简报》(〔2015〕第55、56期)等对高校礼敬中华特色品牌示范项目进行推广宣传。二是出版汇编书籍宣传推广。2013年,编辑出版《百所高校校训、校徽、校歌汇编》一书,积极培育和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精神,指导研究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截至2015年,编辑出版8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并组织召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表彰暨专题工作研讨会,深入交流研讨、推广转化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经验和优秀成果,受到各地各高校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研究、吸纳您的建议,进一步加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一是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校园文化价值内涵。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二是继续建设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的大学文化,突出校园文化的思想内涵。不断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培育一批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点和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优良传统、办学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成果和品牌,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三是积极推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繁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广泛吸引学生参与,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校园网络文化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得到您的帮助和指导。
教育部
2016年8月1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