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5521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42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高等学校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传统领域和重要阵地。目前137.3万高校专任教师中,44.7%是党外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近年来,教育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政治引导,创新体制机制,始终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特别是归国留学人员工作,摆在高校统战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紧紧抓在手中。

  (一)加强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和部署安排。教育部党组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统战工作条例要求,全面强化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筑牢基础。为做好在外留学人员的教育引导和留学回国人员服务工作,2011年教育部、外交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员工作的意见》(教外留〔2011〕12号),2015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2015-2017留学工作行动计划》(教外〔2015〕52号),对在外留学人员教育引导和留学回国人员服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量归国留学人员参与到高校工作中去,为高校统战工作增添新的力量,注入新的活力。为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统战工作的领导,2015年底会同中央统战部召开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2016年联合起草并由中办转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以强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为主线,对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用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今年以来,部党组结合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同有关部门一道,推动高校认真落实“高校统战部长担任党委常委”“建立教师工作部”等制度性安排,制订出台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办法和举措,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二)突出重点,强化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归国留学人员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对青年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教育部党组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研究加强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帮助和引导他们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一是关口前移。通过驻外使领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建立“留学生之家”;发挥驻外使领馆的作用,引导留学人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泛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引导留学人员正确认识国情,增强留学人员的爱国情感、民族情怀和服务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利用各种交流联系机会,宣介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增强其回国工作、创新创业的信心,引导其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大力支持在外留学人员参与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活动,发挥好留学人员“民间大使”的特殊作用;鼓励和支持留学人员团体开展多样性活动,充分发挥好留学人员团体的联系团结作用。二是摸清底数。每年发布《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蓝皮书》,分析留学回国人员群体特点和变化趋势;教育部连续26年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年度滚动调查,及时了解掌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状况。三是加强教育。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最硬、最大的“道理”,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推动高校积极建立社会主义学院,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理念和多党合作知识,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统战知识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教育部在中央党校连续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研修班30期,培训学员2900人。各地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党外青年教师、海外归国教师专题研修班,培训学员6.5万人。四是突出引导。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思想交流,增进情感共鸣,汇聚政治共识。在事关政治、民族、宗教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对个别有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的人员,采取个性化方法,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及时解除思想疙瘩、消除错误根源,守住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三)遵循规律,强化制度建设和方法创新。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教育部党组坚持遵循规律、把握政策、讲究方法,教育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树立“育人先自育、言教先身教、问道先入世、自由先规范”的理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出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课堂论坛讲座、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制度性文件,健全落实同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征求党外代表人士意见、传达重要文件邀请参加重要会议、支持党外人士发挥作用等四项机制,面向党外知识分子开展国家安全、法治意识、学术规范、师德师风等教育,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创新服务机制。教育部会同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以各类平台建设为依托,积极为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牵线搭桥,举办“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创业周”等大型活动,直接面向海外留学人员打造项目、人才、资金、信息的对接平台;组织有关部门到留学人员集中高校进行调研,督促落实各项政策;通过“春晖计划”等项目资助,推动高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三是加强培养使用。坚持凝聚共识与求同存异相结合、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指导高校党委建立适应党外知识分子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搭建线上线下联系交流的新平台,探索形成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党外代表人士自我教育的新方法,畅通高校归国留学人员中代表人士调研、考察、挂职锻炼的新渠道,引导他们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四)狠抓落实,强化责任要求和督导检查。一是构建大统战格局。教育部党组着眼推动建立教育系统大统战格局,加强部门间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权责明晰的工作机制。指导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党委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作为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任务,纳入高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工作考核,纳入宣传工作计划,纳入高校党校教学内容。二是落实领导责任。落实高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推动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把统战工作经费列入学校的年度经费预算,为开展统战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要按照条例的要求,统战任务重的高校,单独设置统战部门,院(系)设置统战委员。每年举办全国高校统战部长培训班,推动高校广泛开展基层统战干部理论政策轮训,提高统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复杂问题处理能力。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细化完善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机制方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并着力加强代表性人士的培养使用,以充分发挥好他们在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巩固统战阵地上的重要作用。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8月7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