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在高校切实落实《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人成才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一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发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文件精神,从大力发展各类心理健康服务、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心理健康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加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和《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科学指导和规范各地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强化课程教学,推动各地各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课程资源,编写精品示范教材,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拓展实践课堂,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主题教育活动。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水平。培养专门人才,不断优化心理学科专业设置,建设了80个心理学本科专业点、315个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点和68个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配强工作队伍,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基础扎实、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积极开展集中培训、专题培训、讲座培训和网络培训等业务培训。强化专业指导,依托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等专家智库,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指导。
四是加强理论实践创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发展。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等项目建设,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创造条件,并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同时,注重典型培育与示范引领,着力培育建设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
五是加强危机预防与干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量表研制、网测系统研发及应用、心理危机联动预防、线上线下协同共助等方式,加强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积极加强学校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实现双向转诊。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吸收您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机制、示范机制和研究机制;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建立心理健康筛查平台、监控平台、技术平台,深入挖掘和利用大数据技术,逐步实现对学校心理健康数据的组织测评和有效管理;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强化教学体系,完善咨询体系,加强干预体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配齐培强专兼职工作队伍及专家队伍,通过专业化培养和系统化培训加强工作指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