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571号建议的答复

教思政建议〔2020〕277号

  您提出的“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出台后,教育部以贯彻落实纲要为抓手,以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为着力,以“长短、深浅、内外、远近”相结合为原则,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贯穿、循序渐进的教育体系,着力通过颂扬先进形象、打造有效载体、营造浓厚氛围、激发爱国情感、利用重要仪式、激励使命担当等途径砥砺爱国奋进,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夯实爱国主义之基。聚焦青少年德育、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关键,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加强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对分学段有序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整体部署。出台《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教党〔2020〕11号),围绕“明理”“共情”“弘文”“力行”四大板块实施“立心铸魂”等八大行动,着力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将厚植爱国情怀纳入理论武装体系,不断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整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二是运用课堂教学讲授爱国主义内涵。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各地各校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解、贯穿到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课程明确提出了“爱家乡、爱祖国”“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教育目标。在中学阶段,明确提出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等教育目标。在大学阶段,修订完善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相关教材,将爱国主义内容列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是结合社会实践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切实开展研学旅行,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继续深化“青春告白祖国”“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师生主题社会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中增加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宫、家、站)等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红色旅游等活动,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

  四是培育校园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师生理论学习活动、日常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校园景观、博物馆、校史馆建设相结合,与优秀师生典型选树相结合,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文化熏陶和榜样带动的育人功效。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征文大赛、主题宣讲、主题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网络文化和书信文化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不懈奋斗。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结合新学期开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等时间节点,精心安排主题党日、主题校(班)团日、主题团(队)会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爱国主义氛围。积极培养选树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最美教师”“最美大学生”“最美辅导员”“大学生年度人物”“辅导员年度人物”等推选展示活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集中宣传报道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的典型做法和先进人物。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用好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共账号等网络平台,通过向师生定期推送电子报刊、校园信息,深入宣传报道典型人物和英雄事迹,积极营造缅怀先烈、学习英模的良好氛围。组织引导学术大师、教学名师、辅导员、优秀学生骨干开展在线对话,用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研讨交流,刊发网络文章,开展网络评论,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覆盖面和育人实效性。持续开展“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着力通过颂扬先进形象,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和身边先进的教育功能,激励广大学生见贤思齐、爱国力行。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吸收您的意见建议,一是进一步把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融入各级各类招生考试重要内容,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人才培养各环节,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比如,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广大教师要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通过组织“情景课堂”、“调研成果展示”等,把生动反映抗疫行动、抗疫精神、英雄事迹的各类典型案例、丰富素材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英雄,庚续英雄精神,续写“英雄谱”,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建立完善全方位、多渠道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切实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进广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激发情感共鸣、引导使命担当,唱响教育系统爱国主义主旋律,树立广大师生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2月9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