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424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如何更好地让戏曲文化进校园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做了系统部署。《通知》对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教育部认真贯彻国办《通知》和《意见》精神,高度重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扎实推动戏曲进校园的相关工作。
一、将戏曲融入美育课程
为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要求普通高校面向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开设《戏曲鉴赏》等公共艺术限定性课程,鼓励开设戏曲艺术实践类、戏曲艺术工作坊等任意性选修课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各级各类学校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进一步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戏曲进校园活动
一是在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中增加戏曲内容。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在国家和地方优秀艺术院团赴学校的演出中持续安排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川剧、秦腔、民族民间音乐歌舞等传统文化艺术经典剧(曲)目。十年来,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节目已占总演出剧目的80%以上。同时,在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的专题讲座中安排了中国画、书法、篆刻、民间工艺、民族音乐、民族民间舞蹈和戏曲等相关内容。今后将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进一步加大戏曲传承普及的力度。二是在在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搭建平台,专设戏剧戏曲项目,加强戏剧、戏曲的展示交流,以展演带动各校学生戏曲社团的建设,在中小学开展的体育艺术2+1项目,戏曲也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与追捧,目前大中小学的学生戏曲艺术社团数量大幅度增加,许多学校还在对外人文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在中小学建设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设立京剧、吕剧、豫剧、采茶戏等戏曲项目,在高校建设一批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基地,有京昆、汉剧、秦腔等艺术项目,大力传播戏曲文化。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将加大戏曲艺术普及的力度,把戏曲艺术的普及与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
三、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予以重视
整合各方资源充实戏曲教学力量,教育部门联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优秀戏曲艺术工作者积极参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戏曲兼职艺术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继续鼓励和支持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地赴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讲学团开设专题美育讲座。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鼓励专业艺术院校积极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的基地。
四、推进戏曲教育改革综合试验
会同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遴选确定了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其中包含22个戏曲表演示范专业点,涵盖京剧、晋剧、越剧、评弹等多种民族文化技艺,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教育部联合文化部、国家民委拟继续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遴选建设工作,通过示范专业点建设引导职业院校不断增强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力,推动学校办学特色,提高专业化水平。下一步,将适时修订相关专业目录和专业教学标准,加强职业院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戏曲职业院校成立大师工作室,鼓励戏曲表演类民间艺人参与戏曲职业教育教学,支持戏曲职业院校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建立学生学习实践基地。通过以上措施,培养更多的戏曲艺术人才与戏曲文化艺术传承者。
五、纳入学生艺术素养测评
为建立健全学校美育评价制度,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并在全国建立了102个实验区,“测评办法”既关注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其中包括戏曲艺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经历与与评价,将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手册之中,此举将对戏曲文化进校园起到 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一项长期持久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育部
2016年8月1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