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160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生进行急救常识教育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红十字总会,现答复如下:
一、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和学生军训内容
1.印发文件,明确要求。教育部2008年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其中一个领域是“安全应急与避险”,包括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了解基本急救知识内容,如简便止血方法(指压法、加压包扎法),中暑的预防和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骨折简易应急处理知识(固定、搬运)等。2013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学生军事训练质量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军事课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改革试点,其中包括通过组织野外生存、规避灾害、防空逃生、自救互救等课目训练内容。
2.在基础教育相关课程中落实急救知识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科学等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根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总体要求,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安全急救能力,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要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熟悉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如:掌握简便的止血方法、学会一些运动损伤及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易处理方法、掌握溺水的应急处理方法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高中阶段对学生急救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并学会常用的救生方法,如人工呼吸等。
依据以上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有关文件要求编写的教材,对有关急救知识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细化、具体化和生活化,努力将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相联系,以达到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学校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是中国红十字总会的传统工作和法定职责。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5号),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红十字救护培训进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的应急救护培训给予了积极配合。
近年来,中国红十字总会开展“手拉手”—“学校+社区”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与体验活动,编辑出版了小学中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亲子应急救护等系列读本,在部分省会市开展健康安全辅导员培训,建设安全教育体验教室,开展救护员培训、亲子培训与应急演练,支持学校开展应急救护演练活动,促进了学校健康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地方各级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也积极开展“应急救护进校园”活动,2014年,浙江省红十字会、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护进校园”工作做出了部署。
“十三五”期间中国红十字总会将开展标准化的救护培训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救护培训示范基地将实现培训、体验、传播三大基本功能,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参加应急救护培训与体验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还将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为平台,在全国推广开展“小手拉大手、健康安全一起走”的“学校+社区”生命健康安全教育工作模式,提高社区群众和广大中小学生的“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技能。
三、关于未成年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宣传报道工作,统筹协调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以及媒体网站运用新闻、专题、专栏、晚会、公益广告等多种节目形式,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对保护未成年人安全工作出台的相关措施和取得的工作成果,深入解读相关热点新闻和典型案例。同时,鼓励少儿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积极开发涉及安全、卫生等内容的文化产品,寓教于乐,营造重视儿童安全教育、保护儿童生命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了《消防员山姆》《珀利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片》等,巧妙地将安全知识融入到一个个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卫视播放了52集儿童城市安全生活系列动画片《安安的故事》,为孩子们讲解各类安全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水平。还动员各方面力量组织制作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主题的公益广告,如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公益广告宣传片,并在多个频道播出。
下一步,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红十字总会将密切合作,进一步加强在师资培训、家庭急救教育、急救知识更新等方面合作,共同推进中小学急救知识教育工作。
非常感谢你们的建议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育部
2016年9月2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