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436号
您提出的“关于孩子太忙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落实《决定》精神,2016年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以下简称《意见》),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全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保证学生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的体质健康。为推进校园体育活动开展,让青少年动起来,教育部从以下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一、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近年来,教育部按照《意见》文件精神,采取多项措施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大力宣传和推进各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举办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另外,教育部还通过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体育评估制度和学校体育年度报告制度等,督促学校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二、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
近年来,教育部为推进校园足球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以足球为特色的“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立班级、年级和校级足球队,开展班级、年级、学校等足球比赛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足球意识、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足球活动。同时,教育部门还会同体育等部门指导学校制订科学的校园足球训练计划,组织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为喜欢足球和有足球潜能的学生提供足球学习和训练机会。二是通过试点和示范引领推进工作开展。在全面普及校园足球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发展。计划到2020年,遴选认定并支持建设2万所特色学校,2025年达到5万所,并对特色学校进行重点扶持、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以点带面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和质量提高。以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和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探索区域整体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发展的经验。着力营造扎根校园的足球文化,支持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构建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和规范有序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机制。四是每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夏令营、冬令营,不断拓展活动的内容和内涵,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今年8月,教育部在举办全国7个夏令营(分营)的基础上,分别在秦皇岛市、呼和浩特市、延安市举办了2016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学生夏令营小学、初中、高中总营,组织优秀运动员选拔、训练营竞赛、单项技术科目测评等文化活动。同时,开展了“校园足球先锋”“校园足球神州行”“校园足球新长征”活动,宣传校园足球意义和各地先进经验,宣传顽强拼搏、勇于竞争、团队意识等体育精神,在社会上掀起“爱足球”“踢足球”“看足球”和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热潮。
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强国强教、利国利民的大事。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政策宣传、试点及示范引领、足球联赛开展等推进校园足球工作,让广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不断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育部
2016年10月1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