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3280号(教育类322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7〕第207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中美育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指出的,美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加强美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美育作为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统筹规划、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切实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贯彻落实。目前,从总体上看,全国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是,正如您提到的,现阶段学校美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在发展水平、思想观念、资源配置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美育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加快发展。

  一、关于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工作现状调研

  您提出的由有关部门牵头,开展一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工作现状大调研的建议很有意义。组织开展调研是掌握情况、听取意见、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部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与出台,都将调研作为前提条件,每年按专题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工作调研。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调研、全国城市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调研、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水平与学生艺术素质评价调研、全国中小学美育师资与教学器材配备情况调研、全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调研、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调研、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调研等多项调研。

  为进一步推动各地贯彻落实《意见》,了解相关情况,今年教育部专门将深化学校美育改革作为年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督察工作,上半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开展了以义务教育为重点的深化学校美育改革督察。在各省全面自查的基础上,由国家督学、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及相关专家组成的督察组,赴内蒙古、吉林、福建、河南、广东、四川、甘肃等7省(区)进行了实地督察,抽查了14个地(市)、28个县(区)的140所学校,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9所,重点了解各地出台加强学校美育的关键举措、美育课程建设、美育活动开展、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美育条件保障、美育特色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从督察情况看,《意见》印发以来,各地高度重视,目前,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印发贯彻落实《意见》的省级实施意见,把学校美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府统筹,采取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但是,督察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美育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还不到位、制度体系还不完善、资源配置还不达标等。教育部已将本次督察的情况上报中央,下一步,要针对督察发现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补齐短板,确保把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精神和部署落到实处。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组织开展美育工作现状调研,届时将邀请您及更多的专家深入学校,给予指导。

  二、关于大力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您提出的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与《意见》从“配齐、提质、整合”三个方面提出的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路径是高度契合的。目前,在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破解中小学美育教师紧缺问题上,教育部指导各地多措并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补充主渠道。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全科教师培养等措施,重点补充音体美等紧缺学科师资。二是整合增力量。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鼓励和引导各地教育部门联合和依托各级文化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鼓励专业艺术院校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的基地。三是提质增成效。加强美育师资培训,通过成立校际美育协作区、建立名师工作室等,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进一步优化存量、强化增量,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的学校美育教师;研制《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整合各方资源充实丰富美育教学力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学校美育师资整体水平。

  三、关于大力加强美育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2016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从制度层面将教材建设明确为国家事权,提出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今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成立,负责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标志着我国学校教材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的修订颁布,在“一纲多本”的原则下,目前学校美育教材的选择性增强,教材的质量不断提高,美育课程从单纯的“技能课”,回归到“审美和人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按照国家教材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加强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切实加强美育教材建设。

  四、关于加大统筹力度

  抓好统筹是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为了加强统筹整合,教育部着力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省域统筹。2016年,教育部启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工作,以省为单位确定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构建了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地方政府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统筹整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教育部已经分第二批与21个省(区、市)签署了美育备忘录。2018年教育部还将与10个省(区)签署最后一批美育备忘录。二是抓部门统筹。坚持统筹协调,加强教育和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合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层面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北京市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外活动计划,推动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小学美育发展。上海市实施文教结合,整合文化系统优质教育资源。江苏、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等地积极推动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免费向大中小学生开放。三是抓城乡统筹。为改进薄弱环节,推进农村学校美育改革发展,近年来教育部扎实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在全国建立了126个国家级实验县。各实验县由政府牵头,把美育纳入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框架,加大经费投入,推进资源整合,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出推进农村学校美育的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下一步,教育部将切实抓好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的落实,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在设施配备、人员培训、条件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

  您的相关建议我们将在贯彻《意见》中予以考虑,感谢您对学校美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 育 部

2017年10月26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