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积极推进电影课教学助推学校素质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民政部,现答复如下:
影视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并要求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包括影视在内的其他教学模块。教育部高度重视影视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将影视的相关内容纳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将其作为中小学美育课程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阶段,《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普通高校要开设《影视鉴赏》等公共艺术课程。近年来,为推进影视教育,教育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2008年,教育部会同五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提出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保障每个中小学生至少每学期观看2次优秀影片,并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学生放映电影所需经费从公用经费中开支。2017年4月,会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全国校园电影院线”建设的通知》,推进校园院线建设,要求首批建设高校积极盘活和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用地、场所和设施资源,优先考虑将符合改造条件的场所改建为校园影院,并做好后勤支持、信息系统衔接等工作。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依托教育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成立中小学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遴选并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建立中小学生电影观看网络,开发影视教育资源。加强高校校园院线建设,要求各院线负责提供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健康向上、弘扬主旋律的优秀影片片源并科学排映,增强优秀电影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同时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为推进影视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供服务。
三是创新工作载体。在三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专设微电影项目,鼓励大学生创作符合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微电影作品。在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组织全国高校影视教育专家赴中西部地区高校开展普及影视艺术的专题讲座。要求各地各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学生影视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定期观看推荐影片,举办电影节、电影周、电影专题展映活动等。2015年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办了“全国中小学生首届电影周”,2017年10月将举办第二届电影周活动,包括推荐影片、展映影片、评选中小学生影评文章、微电影、举办中小学影视教育论坛等系列活动。2015年11月,启动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实验区工作,确定了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浦东新区等10个地区为影视教育实验区,为在全国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探索可行的做法。
您提出的以电影这一艺术载体开展教育教学的建议非常有价值。电影教学是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式。电影等教学资源,丰富了课程内容和形式,增强了课程的开放性和教学效果,提升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部鼓励和支持学校一方面结合实际,在学科教学中采用电影教学;另一方面,结合地方和学校特点,开设电影赏析等特色课程,强化影视教育,增强育人效果。
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在今后进一步推进影视教育的工作中予以考虑。感谢您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育部
2017年9月1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