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2194号(医疗体育类251号)提案答复
的函(摘要)

  对提出的“关于强化高等院校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提案”,提供答复摘要如下:

  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

  一、制订政策文件,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教育部制订一系列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文件,对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1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1〕1号),推进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2015年印发《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5〕40号),进一步强调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政策要求。2017年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再次明确高校应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并明确要求学校要切实把健康融入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把维护和促进学生健康放在重要地位,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

  二、多渠道推进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

  (一)加大艾滋病防控工作部署和政策宣讲力度。2016年教育部召开全国推进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部署推进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2014年、2015年开展高校艾滋病防控专题培训,300余名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和校医院负责人接受了培训;2015年将艾滋病防控培训纳入教育部干部培训班次计划,举办高校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控专题研讨班。

  (二)推进多形式的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一是要求高校通过专题讲座或利用健康教育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二是要求高校结合新生体检向每个新生发放“防艾健康教育处方”,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三是要求高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等渠道,积极宣传防艾科普知识;四是要求学校会同当地疾控部门通过健康咨询、同伴教育等形式,对有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学生,进行减危知识和措施的宣传教育,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五是要求学校向学生提供咨询检测点的分布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检测服务。

  (三)开展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2015年教育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鼓励学校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合作,针对有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四)利用网络课程形式,扩大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覆盖面。2016年,教育部体卫艺司牵头,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开发了《艾滋病、性与健康》跨校学分共享课程,通过智慧树网平台向高校学生进行推送。该课程自2016年9月上线以来,已有259所高校的近14万名学生选修了该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组织开展“美好青春我做主”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活动。2015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支持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活动,通过艾滋病防治宣传员、健康大使等公众人物和艾滋病防治专家走进校园,传播艾滋病防控知识,提高学生防护意识。

  下一步,教育部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加大力度,督促各地健全学生艾滋病疫情沟通及定期会商机制,督促学校切实落实预防艾滋病教育责任,加大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推广。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督促各地调整优化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布局,加强咨询检测和干预,方便有高危行为的青年学生主动接受咨询检测。对于发现的感染艾滋病学生,及时提供告知、心理咨询服务,加强治疗和随访管理。

教育部

2017年9月18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