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2017号(教育类206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93号

  您提出的《关于制定具体措施,将戏曲进校园活动落到实处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指出的,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对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推进戏曲进校园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017年与中央宣传部、原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导各地各校扎实推进戏曲进校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学生观看戏曲作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大中小学应采取多种形式,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的戏曲演出”。《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在试点基础上,有条件的省区市大中小学以及教育部、相关部委直属高校争取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18年,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名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的目标任务。为切实落实好上述要求,教育部从2016年起分批与3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逐一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把落实戏曲进校园作为备忘录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8年4月,已完成备忘录签署全覆盖,进一步明确了省级政府主体责任,各省(区、市)和兵团根据备忘录,围绕推进戏曲进校园,落实组织学生观看戏曲作品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进一步向下细化分解任务。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对各地落实戏曲进校园的情况加强督导检查,推进戏曲进校园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

  二、在美育课程建设中予以加强

  教育部在推进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已将包括京剧在内的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语文、历史等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并纳入评价内容,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要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同时,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要求普通高校面向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开设《戏曲鉴赏》等公共艺术限定性课程,鼓励开设戏曲艺术实践类、戏曲艺术工作坊等任意性选修课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三、在品牌项目中突出戏曲内容

  一是在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中普及戏曲内容。从2006年起,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持续12年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安排京剧、昆曲、地方戏等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学校演出。活动开展12年来,共组织3000余场专业艺术院团进校园演出,持续安排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川剧、秦腔等戏曲剧目进校园,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将戏曲演出场次扩大到100场,占全部演出场次的30%。组织专家讲学团赴高校开展专题艺术讲座1000余场,其中戏曲鉴赏讲座占30%,学生受众每年近10万人。二是在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搭建平台,专设戏剧戏曲项目,加强戏剧、戏曲的展示交流,以展演带动各校学生戏曲社团的建设。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戏曲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与追捧。目前大中小学的学生戏曲艺术社团数量大幅度增加。三是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2010年起,教育部分两批在全国中小学校建设了1500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其中戏曲传承学校216所,包括了京剧、昆曲、评剧、越剧、沪剧、黄梅戏、豫剧等58个剧种。在全国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重点支持对戏曲等民族传统文化项目的建设传承,计划到2020年建设100个传承基地,目前已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建设了10余个戏曲传承基地。

  四、强化戏曲师资力量

  教育部高度重视戏曲进校园师资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一是从2014年起,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近年来,共培训5000余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下一步,将在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中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在实施“国培计划”等项目时,进一步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帮助教师提高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鼓励各地在音乐教师培训中将戏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纳入培训内容,提高教师对学生戏曲学习的辅导能力。支持各地组织开展本地区戏曲进校园师资专项培训。二是加强戏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2017年教育部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各地聘请专业艺术院团、校外教育机构、宣传文化系统与社会文化团体的艺术工作者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指导戏曲课堂教学和学生戏曲实践活动,破解当前学校戏曲教师紧缺的难题。三是整合资源充实力量,教育部联合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优秀戏曲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探索组建美育义工联盟,鼓励戏曲名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成立戏曲工作室,充实学校戏曲教学力量。

  戏剧进校园工作需要宣传、教育、文化、财政等部门共同努力,需要继续得到戏曲院团和艺术家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推进戏曲进校园的工作中将充分考虑您所提的建议,努力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戏曲教育的机会,成为戏曲进校园的受益者。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8日

收藏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