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1036号(医疗体育类094号)
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115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学生体检中加入脊柱侧弯筛查项目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脊柱侧弯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就业,还会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青少年学生预防脊柱弯曲教育。

  一、将预防学生脊柱弯曲、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统筹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2008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普及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及读写姿势。具体要求为:“水平一(小学1—2年级)”教学内容包括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正确的读写姿势;“水平二(小学3—4年级)”教学内容包括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等。为帮助教师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开展健康教育,201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系列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其中小学1年级、4年级分册中均有讲解预防脊柱弯曲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如1年级分册第七课“坐立行我最美”,通过该课讲解力求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知道不良姿势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学会预防和矫正不良身姿,体现饱满的精神、积极的心态;4年级分册第2课“坐如钟 站如松”,使学生了解脊柱的功能和脊柱弯曲异常形成的原因,掌握预防脊柱弯曲异常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姿势。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通过动画、游戏、比赛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脊柱的生理作用,不良姿态对脊柱造成的影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身边人的不良姿势进行辨识,对照纠正自己的姿势。

  二、通过体育锻炼训练学生正确的站立行姿势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校要塑造学生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如:“水平一(小学1—2年级)”学习目标为注意正确的身体姿态,达到该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坐、立、行等身体姿态,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水平二(小学3—4年级)”学习目标为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达到该目标时,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水平三(小学5—6年级)”学习目标为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体操、舞蹈或韵律活动等项目的学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他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身体姿势。各地方学校严格执行该课程标准,通过体育课、阳光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预防学生脊柱弯曲,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保护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努力。下一步,教育部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面向家长的宣传。在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将脊柱锻炼统筹纳入活动内容,通过知识传授与活动锻炼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行等身体姿态,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维护学生脊柱健康。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加快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积极研究和论证将包括脊柱侧弯在内的脊柱弯曲异常列为学生体检常规项目的可行性,以求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感谢您对学生脊柱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9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