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1113号(医疗体育类114号)
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116号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大学生“健康使者行动”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相关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中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了明确,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实施途径,努力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

  一、 明确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政策要求

  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普通高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高校健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包括健康教育实施原则、教育内容、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等。高校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和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内容。明确高校学校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增强防病意识,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原则和常规措施,提高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能力,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二、 以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以国家课程为载体,落实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在《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循序渐进提出教学要求。

  多形式多途径开展相关教育。一是每年年初下发通知部署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将学校健康教育作为春秋季开学检查重要内容,推动各地落实健康教育要求。二是利用各类宣传教育平台、渠道和活动,共同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多次组织开展营养与健康、疾病预防、安全知识等健康教育知识网上有奖问答活动,起到良好宣传教育效果。三是在全国校园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订本地“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内容和具体安排,各学校制订科学、可行、贯穿全年的“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组织专家编制系列学校健康教育教学资源。组织专家开发健康教育教材、教学培训课件、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增加健康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拓展“互联网+健康教育”内容供给。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加强学生营养均衡、运动锻炼等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鼓励学校开展健身活动和运动会、健步走、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科学开展自我健康管理。

  协同家庭和社会重视相关教育。做好学生健康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地各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信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健康知识,督促家长落实监护人职责。

  三、 加强健康教育人才培养

  2017年7月,教育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全面部署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和医学人才使用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包括医学门类在内的92个专业类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作出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医学类专业办学,提高医学培养质量。明确提出学生要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慢性病诊断治疗的原则,具备对危及生命紧急情况的临床识别能力,要求相关院校设置健康教育、特定人群健康、急诊医学等课程,加强慢病健康管理和应急救治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财政部对开展大学生“健康使者行动”进行可行性研究,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学校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素养提升。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7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