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942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字〔2019〕61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推进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美育教育信息化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完善学校美育教育教学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途径,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不断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普及。2018年,教育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支持贫困地区学校宽带接入和提速降费。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已达97.6%,为贫困地区学校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一是继续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加快未联网学校宽带接入进程,并推出学校网络资费优惠政策,全面改善全国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的网络接入和宽带条件。二是联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新一轮的“薄改”项目)中,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列为重点支持的3项内容之一,要求各地加大工作力度,统筹各方资源,通过光纤宽带和高通量卫星等手段,尽快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并不断完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探索通过专递课堂、同步课堂等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帮助贫困地区学校开齐开好音乐、美术等国家规定课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将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纳入《广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桂政发〔2018〕5号)和《广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桂办发〔2019〕3号),统筹实施“全面改薄”计划,大力推进薄弱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接入宽带网络,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基础网络支撑与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截至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111个县(市、区)中,有94个县(市、区)已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尚未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17个县(市、区)中已有13个通过自治区级评估认定,这些地区的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已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为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手段在中小学校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持续组织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累计培训校长282人次,教研员及骨干教师578人次。通过“双师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以集中学习、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工作坊活动等方式开展教师培训12000余人次,通过38个学科工作坊活动扩展培训效应,惠及6000多名乡村教师。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方案》(桂教基教〔2015〕42号),并按要求完成了“全面改薄”计划。

  二、关于深化美育课程数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教育部不断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美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持续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累计开发音乐和美术课程资源1212学时,其中教学点项目共开发小学1-3年级2个版本的音乐和美术课程828学时,农村中小学项目共开发4-6年级1个版本的音乐和美术课程384学时,有效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学点音乐、美术等国家规定课程的开课率。

  针对部分农村学校师资缺乏,未能开足开齐课程的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引导各市县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同时,积极探索美育课程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开展了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配送畅言智能语音教具系统试点工作,通过系统标准化的朗读带读带唱,辅助教师开展音乐课程教学。在南宁市青秀区、百色市田东县开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平台运行试点,探索通过系统平台,帮助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和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正在探索开展美育数字化实验教室试点,实施效果有待评估。

  下一步,教育部将推进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加快补齐信息化建设短板,推进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全面普及。通过实施“双师教学”、开展网络教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通过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快建设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将优质美育教育教学资源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共享,努力提高学校美育教学质量。

  三、关于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中央财政通过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支持贫困地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强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地方加快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短板,逐步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使农村地区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下一步,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和引导地方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强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探索开展“互联网+教育”试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关于划拨专项经费方面,目前,国家已建立健全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已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中小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美育数字化实验教室建设,所需经费可通过学校的单位预算,或地方政府安排的专项资金等渠道列支。中央不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基金等方式予以支持。各地可结合实际,发挥省级统筹作用,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合理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支持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9年9月2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