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851号(教育类271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体艺提案〔2020〕35号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及全民健身工作推进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体育总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会同体育总局制定《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和国务院同意。统筹抓好校园足球发展,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制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通过聚焦体育工作薄弱环节做好制度设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保障措施

  一是明确时间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均要求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要求各地各校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印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7〕4号),将学校体育全面纳入学校的整体评价体系中,明确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

  二是加强师资配备。出台《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全面提升兼职教师能力和素质。近5年来,通过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渠道每年新增体育教师约2万人,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了1万多名国家级骨干教师和10万多名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骨干教师。开展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累计培训35万人。建立跳绳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体系,2019年已开展70轮跳绳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培训人次8000余名。

  三是加强体场地设施建设。《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开展《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和足球场地建设情况督查。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校园足球场地120960块。2015—2018年共新建改扩建32432块,完成了《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规定的80%以上任务。2019年底,全国小学、中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分别为90.22%、93.54%。全国小学、中学体育艺术器材设施条件明显改善,2016年至2019年,全国小学体育器材达标率由80%提高到95.38%,初中由89%提高到96.56%。推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器材配备标准》《小足球、篮球、排球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标准》等研究制定工作。

  四是加强社会正面引导。2018年,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家长、学校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的职责。要求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力戒盲目攀比,防止增加孩子过重课外负担。当前,各地体育中考全面实现,分值稳步提升。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云南体育中考分值将设定为100分,实现与语数外同等分值。

  二、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

  一是做好科学健身指导普及。启动实施青少年“健康包”工作,针对目前青少年群体中多发的近视、肥胖等现象,持续推出一系列易学易会、操作性强的体育干预方法和内容,组织并建立“健康包”实施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团队。研制《儿童青少年科学锻炼手账》《儿童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科普问答》《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南》等系列丛书,指导儿童青少年科学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二是丰富体育锻炼活动形式。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改革,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启动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建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7059所,面向近2000万在校生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近5年来,全国参加四级联赛学生累计1255万人次。此外,建设校园篮球特色学校6500所,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036所。2020年启动校园排球特色学校遴选工作,计划建设2000所。疫情期间,印发《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体艺厅函〔2020〕12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创新形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广泛发动开展跳绳网络挑战赛等青少年居家健身赛事活动,累计2.65万场次,超过1亿人次参与。

  三是扎实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按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教体艺〔2014〕3号)规定,跳绳作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之一,小学一至六年级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按照《2018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国有超过1.7亿中小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6.4%、优秀率达20.1%。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定位、新要求、新目标,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一是推进政策文件印发和宣传贯彻工作。推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尽快出台,做好政策宣讲和贯彻落实工作。二是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抓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落实工作,聚焦“教”“练”“赛”,修订体育课标和教材,持续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推进包括跳绳等运动在内的体育品牌项目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三是加强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建设。指导各地制定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开展体育对口定点帮扶和志愿服务。推进高水平退役运动员任职体育教师工作。四是健全学校体育督导评价体系。继续抓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贯彻落实,持续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学校工作职责,增强社会监督力度。五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进一步宣传“健康第一”的思想,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等手段,让全社会认识到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中华民族整体的身体素质、实现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不断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的良好氛围。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8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