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750号(教育类135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体艺提案〔2020〕127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增强教育和体育系统合力,推动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体育总局,现答复如下: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新时代学校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提出了中国体育“增强国民体质,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提高竞技水平”的三位一体目标,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亲切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定位新要求新目标,切实抓好有关工作落实。

  一、建立体教融合长效机制

  一是发挥青少年体育联席会议制度优势。2007年由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7部门成立了加强青少年体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各地也普遍建立了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教育、体育、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二是全面协同做好校园足球工作。2015年,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成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教育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5〕6号),坚持“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布局工作进展顺利,教学训练和竞赛选拔体系不断完善,师资、场地、科研和经费等保障条件建设稳步推进。

  三是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培训与任职管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多年来面向国家级、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专项体育骨干教师持续开展培训,涵盖田径、游泳、排球、篮球、乒乓球、武术及速滑等项目,每年培训近1000人。出台《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全面提升兼职教师能力和素质。

  二、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切实保证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切实保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明确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

  二是丰富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形式。以“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运动技能学习规律,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教会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此外,2017年,教育部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定出台《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组建全国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研制组,编制出版了青少年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办法。

  三是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要求健全学校体育的评价机制。2017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7〕4号),明确了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将学校体育全面纳入学校的整体评价体系中。探索和建立体育课程质量监测机制,强化体育课集体备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已建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7059所、校园篮球特色学校6500所、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036所。2020年启动校园排球特色学校遴选工作,计划建设2000所。

  三、扎实做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一是积极推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教育、体育部门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赛事纳入到共同主办的赛事计划中,联合开展了武术、中国式摔跤等项目的传统校、俱乐部联赛。持续推进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丰富体育课程项目,为青少年提供多种项目选择。此外,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进一步规范招收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高校和高水平运动队布局、规模、考试、评价等环节,鼓励高校积极申报设立高水平运动队,并加大招生力度支持。

  二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教育部印发通知,在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和现代节日,集中展示传统体育项目、广播体操、大课间活动、体育艺术公开课等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成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为代表的各教育环节。

  三是积极推动武术进入奥运比赛项目。2020年1月8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通过了武术列入第四届达喀尔夏季青年奥运会新增体育项目的决议,设男女长拳全能和太极拳全能4个小项。武术成功进入青奥会,为实现“力争武术项目早日进入奥运会”的战略任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强国强教、利国利民的大事。教育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抓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贯彻落实,建立由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体育总局牵头的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常态化的协商沟通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整合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校园体育竞赛体制机制和组织方式,搭建体育育人新平台,发挥学校体育育人功能。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组织,拟定赛事计划、统一注册资格。三是教育、体育部门为在校学生的运动水平等级认定制定统一标准并共同评定,充分调动青少年参与不同运动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培养中小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提供坚强的保障。四是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整合原有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校学校。教育、体育部门完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竞赛、师资培训等工作,支持优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12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