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艺提案〔2020〕272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的提案》《关于创新技术+创新模式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赋能的提案》《关于促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广播电视总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关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头连着党中央、国务院,一头连着亿万家庭和孩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两年来,教育部切实发挥牵头作用,精准施策,着力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重要支撑。
一、落实条件保障。教育部安排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支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有关工作,支持各地改善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幼儿园建设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中,明确校舍采光、照明技术规定和要求。指导督促各地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鼓励学校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为科学规范预防和矫正近视提供技术标准。推动组织编制视力保护相关国家标准,组织开展标准宣传贯彻和培训,对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具用具、教育过程、视力检查和健康管理,以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出了具体要求,保护儿童青少年用眼健康。
二、加强体育锻炼。教育部推动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引导督促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幼儿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指导家长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要求中小学校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印发《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体艺厅函〔2020〕12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优化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切实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创新形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家校协同营造良好体育学习氛围。
三、加快队伍建设。教育部要求学校培训培养健康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志愿者等学生代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2019年底前所有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学校卫生科所,纳入全国疾控工作评估考核内容,联合教育部门研究配齐配强校医的政策措施,共同推动校医室建设,增强学校卫生健康工作能力。
四、开展视力监测。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学生近视和健康影响因素专项监测,掌握各省份儿童青少年近视状况。以高发地区和低年龄段学生为重点,以增加日间户外活动、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等为主要措施,指导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综合干预。推动各地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确保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教育部在全国开展新一轮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把视力作为重点监测项目。要求学校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的报告和统计分析,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视力档案。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在检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在学校配合下,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将眼部健康数据(包括屈光度、眼轴长度、屈光介质参数等)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要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
五、减轻学业负担。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结合深化教育改革,通过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监督管理等减负措施,从源头上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其中要求学校依照课标教学,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六、强化督导考核。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2019年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函〔2019〕314号),对近4万家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和学校开展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责令不达标学校进行整改,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将存在问题学校通报当地教育部门。2020年8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评议考核办法》,明确评议考核的原则、内容、步骤、要求和结果运用,从11个方面明确了34个评议考核要点并细化了分值。评议考核办法的印发,将推动各地切实落实近视防控相关政策要求。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各省份均印发省级近视防控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各地各校抓好抓实近视防控。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印发《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将幼儿园落实科学保教要求情况纳入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要求县域内幼儿园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无“小学化”现象,为幼儿提供符合身心发展特点、有益身心健康的保教内容。
七、深化宣传教育。教育部把近视防控作为“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开展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组建由85名专家组成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累计宣讲1300余场次。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开设近视防控专题网页,发布地方和学校典型经验和视力保护系列科普作品。发布《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倡导家长尽好监护人职责,严控儿童青少年电子游戏时长,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引导孩子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组织专家发表家庭教育指导文章,倡导家长尽好监护人职责,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形成家长、学校防控近视合力。制作《新型冠状病毒眼科防护全指导》等百余个近视防控新媒体科普素材,在发布的《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前提下学校文明卫生、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中,强调儿童青少年要掌握爱眼护眼常识,学会识别不良用眼环境,主动选择有益眼健康的环境。
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发布两版《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印发中小学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指导做好疫情期间近视防控。通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渠道,加强疫情期间近视防控知识宣传。
广播电视总局通过全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例会平台,及时传达中央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政策精神、工作部署和宣传要求,要求全国广电系统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广泛宣传解读《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各项政策规定,结合全国爱眼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主题宣传。各级广播电视台多层次、多角度宣传视力健康管理、近视防治知识,如四川卫视《今日视点》积极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眼健康白皮书》关于我国独立眼科医院、医师的最新统计数据和近视患者中儿童青少年占比,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
八、推进科学研究。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为抓手,推动高校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相关研究。围绕近视防控等重点任务,加强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中国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特征及其与近视的关系研究”等40余项,加强近视成因研究,支持北京大学承担《学生电子屏教学应用诱发近视的多中心试验研究》,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指导防控近视。进一步推进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认定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眼视光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全社会达成高度共识,明确完备的制度设计、行动框架和落实步骤。教育部高度重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将认真研究并积极吸纳你们提出的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做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