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艺提案〔2020〕276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落实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键措施的提案》收悉,经商民政部,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关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头连着党中央、国务院,一头连着亿万家庭和孩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两年来,教育部切实发挥牵头作用,精准施策,着力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重要支撑。
一、完善评价考核。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组织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摸清我国各年龄段学生近视发生状况,并向社会发布近视率调查结果。在全国开展新一轮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把视力作为重点监测项目。2020年8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评议考核办法》,明确评议考核的原则、内容、步骤、要求和结果运用,从11个方面明确了34个评议考核要点并细化了分值。评议考核办法的印发,将推动各地切实落实近视防控相关政策要求。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视率、体质健康、免试就近入学、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化建设、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等,作为评估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体育锻炼。教育部推动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引导督促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幼儿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指导家长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要求中小学校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印发《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优化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切实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创新形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家校协同营造良好体育学习氛围。
三、强化近视监测和干预。教育部明确要求学校要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的报告和统计分析,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家长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在眼科医疗机构验光,避免不正确的矫治方法使近视程度加重。学生要强化健康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四、深化宣传教育。教育部把近视防控作为“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开展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发布《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倡导家长尽好监护人职责,严控儿童青少年电子游戏时长,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引导孩子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组织专家发表家庭教育指导文章,倡导家长尽好监护人职责,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形成家长、学校防控近视合力。组建由85名专家组成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累计宣讲1300余场次。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开设近视防控专题网页,发布地方和学校典型经验和视力保护系列科普作品。在教育部发布的《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前提下学校文明卫生、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中,强调儿童青少年要掌握爱眼护眼常识,学会识别不良用眼环境,主动选择有益眼健康的环境。制作《新型冠状病毒眼科防护全指导》等百余个近视防控新媒体科普素材,宣传疫情期间眼健康防控。
五、推动社会共治。民政部指导各级民政部门不断推动城乡社区服务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服务工作。推进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指导各地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标准配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行维护。截至2019年底,全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83.8%,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48.8%。各地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儿童之家”“四点半课堂”等服务项目,为社区儿童青少年提供活动场所和服务。扩大城乡社区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各地加强社区服务人员能力建设,每年举办全国“社区工作大讲堂”“村官大讲堂”等培训,指导各地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帮助社区服务人员提升包括未成年人服务等各方面的为民服务能力。不断创新城乡社区服务机制。支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推进城乡社区志愿服务和专业服务常态化,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发挥专业性优势,广聚社会资源,更好回应社区未成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全社会达成高度共识,明确完备的制度设计、行动框架和落实步骤。教育部高度重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将认真研究并积极吸纳你们提出的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做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