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艺建议〔2021〕445号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体教融合 推广校园‘五禽戏(操)’的建议”收悉,经商体育总局,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说,“五禽戏(操)”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能够提高青少年身心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教育部、体育总局高度重视推广包括“五禽戏(操)”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协调发展。
一、深化体教融合政策制度体系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改革理念,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形成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
2020年,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同时体育总局成立青少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事关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事项,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势和特色,促进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增强文化自信。
二、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力度
一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2019年,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将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三种健身气功功法内容列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章节,目前正研究将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纳入全国高等院校的统编教材《传统体育养生教程》,推动健身气功在中小学及高等院校的普及,促进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和传统文化传播。在传统五禽戏的基础上,结合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的不同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编创了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校园五禽戏,针对青少年视力下降等问题,编创了青少版明目功,对预防近视具有明显效果,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为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总局自2007年起统一组织开展健身气功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截至2020年底,共培养各级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20万人,为青少年在校外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技能提供指导和服务。
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教育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活动,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前已遴选创建了江苏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五禽戏”传承基地。体育总局举办10届全国健身气功高等院校比赛,并于2014年开始连续四年举办健身气功冬令营和夏令营,开展全国中小学健身气功活动,习练人数达100多万人,北京、河北、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四川、贵州等地中小学已将健身气功纳入了学生课间操内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居家健身活动,发布了《加强健身气功居家练功战胜疫情的倡议》,积极推出一系列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健身气功居家健身方法,并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推广普及,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强化体育评价。要求各地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各地按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大包括“五禽戏(操)”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普及力度,帮助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