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艺建议〔2021〕441号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不论在修身的医疗保健领域,还是在养性的文化养成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扬工作,近年来,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工程,有效增进了全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了解。
一、完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顶层制度设计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强调要加强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包括中医药教育在内的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二、加强中医药文化教材体系建设
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课程教材建设,近年来支持引导各地各校,编写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中医药文化课程教材。北京市政府顾问、中医名家杨志勋已在全国多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了10余年的中医启蒙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其实验基地覆盖河南商丘实验小学等学校。201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会同上海中医药大学编写了《中小学生中医药科普读物》系列读本,已正式发布使用。2017年4月,浙江省正式发布《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成为全国首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区、市),目前该教材已进入全省所有小学课堂。2017年8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所相关专家担任主编的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正式发布,全书编写历时3年,共计8册(1-8年级),内容涵盖辨证论治、阴阳五行、治未病、药食同源等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表示,这套教材把中医文化的精髓与当代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中医药教育使学生掌握东方思维,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些兼具规范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教材,能够让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获得更好效果。
三、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资源,建强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校园主阵地、课堂主渠道和教师主力军的作用,以务实举措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取得扎实成效。2010年以来,教育部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设置体育与健康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体育美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将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有机融入体育与健康等学科(领域)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中。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在中医文化知识授课教师的培养培训中,可联合中医药大学、中医院等提供相关教师资源,结合中医文化教育的需要,提升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加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宣传推广力度
2016年以来,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24部门联合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作为行动重要内容之一加以部署推动。2018年、2019年分别在北京、山西、四川举办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国医大师讲授中医药文化课,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增进青少年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北京、河北、山东、浙江、四川、广东等地中医药院校、医院和中小学以联手共建“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中医文化共建园地”“志愿服务基地”等方式,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课堂活动。同时,大力推动各地各校通过主题班队会、班团活动、板报、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宣传普及中医药学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全国中小学组织开展了“复学第一课”活动,要求讲述我国为世界防疫树立的科学典范,为人类健康和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突出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中中医发挥的重大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建设81家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涵盖中医古迹、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科研机构、中药老字号企业、药植园等,经常性面向社会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让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更直观地接触中医药文化。
五、完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保障机制
2020年12月,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教高〔2020〕6号),明确提出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中医药教育协调机制,加强对中医药教育的宏观规划、政策保障、工作指导和质量监控,建立中医药教育与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将教育改革纳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重点评价内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广播电视总局研究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的具体举措,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会同教育部研究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细化措施。2021年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项目,其中安排相关经费支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重点用于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出版单位编写面向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文化教材和读物,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中医药文化选修课,推动各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和中医药文化学生社团。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指导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教高〔2020〕6号),丰富学校中医药文化普及教育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1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