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艺提案〔2021〕455号
您提出的《关于以运动项目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体育总局,现答复如下:
健康向上的运动项目及其技能教学是提升学校体育发展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会同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努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学校体育政策保障体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通过学校体育课程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发展高中阶段学生运动专长,并要求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形成相关竞赛体系。《意见》的出台,为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
2020年8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体发〔2020〕1号),明确指出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整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鼓励各地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推动体育项目在学校的普及推广。
2020年6月,体育总局、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意见》(体规字〔2020〕2号),推动体育项目在学校的普及推广,其中既包括篮球、足球等对抗类项目,也包括体操、跳水、游泳等技巧类项目,为青少年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提供了更多选项。教育和体育部门不断加强协作,进一步强化各省(区、市)相关行政部门对青少年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组织专家启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相关标准研制,从校内、校外两个维度引导和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
二、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一)着力改革课程教学。落实《意见》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2021年6月,教育部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教体艺厅函〔2021〕28号)(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优化教学内容,组织开展逻辑清晰、系统连贯的结构化内容体系的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其中,在运动项目方面提出,专项运动技能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的单个和组合技能,鼓励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师资力量、学生需求等,有选择地在教学中开展。《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对促进体育教学更加规范、科学、系统、有效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二)不断提升师资水平。教育部每两年举办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在运动技能类别竞赛中将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作为重要内容,以赛促教,促进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实施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师资培训计划,每年面向国家级、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开展田径、游泳、排球、篮球、乒乓球、武术及速滑等项目培训,加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全国退役运动员考取教师资格培训班,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等方式,推动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为运动员进校园服务提供政策支持。
三、加强学校体育示范项目建设
(一)发挥示范点的引领作用。立足构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特色校遴选这一有效手段,积极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以及冰雪运动特色项目在校园的普及推广。目前,已建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059所、篮球特色学校9183所、排球特色学校1420所、网球特色学校285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63所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820所。同时,研究整合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
(二)发挥探路项目的示范作用。以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作为学校体育的探路工程,构建“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满天星’训练营”五位一体推广格局,提高校园足球的普及水平。2014年至今,参加校园足球比赛的学生累计达1500余万人次,比赛场次、参赛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深入推进校园足球教学改革,研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积极完善足球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开展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特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培训,6年多来,国家和地方累计培训足球教师、教练员、特色学校校长等达35万人次。与中国足协联合制订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规则与运动员等级认定办法,20581名初、高中全国最佳阵容学生获得国家等级运动员称号。
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各地按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大体育项目的推广普及力度,通过“教会、勤练、常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