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787号(教育类071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体艺提案〔2021〕465号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提升的提案》《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提升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说,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国家民族未来。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完善学校体育政策体系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2020年,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

  二、指导各地科学开展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

  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要求中小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同年,教育部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教体艺厅函〔2021〕28号),加快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修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指导各地探索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要求各地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训练指导,巩固课堂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开展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建设常态化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广泛开展学校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努力实现人人有项目、校校有特色。

  体育总局持续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持续推进科学健身指导普及,围绕“近视防控”“科学减脂”“体姿改善”3个方面,通过创编系列科普作品和开展“云科普”活动的形式,邀请相关专家开展科普讲座,为学生制定针对性运动健身方案,利用“科学健身指导员”微信公众号推送科学健身方法,实施家校联动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为学生科学健身提供良好条件。同时,研发青少年90秒脊柱牵拉操与睡前脊柱放松操、近视防控操,推出“2020全国青少年近视防控操线上亲子大赛”,逐步完善干预方法,不断健全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长效机制,在部分地区开展的试点工作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2020年,累计为全国儿童青少年提供了2.65万场线上赛事活动,共计242万个家庭、794.2万人参与,线上平台网络点击量达到2.69亿次。

  三、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2021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1〕7号),深化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教育部会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22号),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加强救护服务阵地建设。同年,教育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国卫办食品函〔2021〕316号)《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38号),适应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规范学校营养与健康相关管理行为。

  今后,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以青少年体质健康为落脚点,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宣传教育引导,促使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部署,继续细化、完善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2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