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艺提案〔2021〕344号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校美育及提升全民审美能力的提案》收悉,经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现答复如下: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事关国民综合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的整体提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美育的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稳步推进,美育活动丰富多彩,资源保障持续向好。
一、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这是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后,从更高站位出发,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设计、再推进,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文件明确新时代学校美育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凸显美育的价值功能,进一步完善美育的系统设计,进一步拓展美育的实施路径,进一步强化美育的组织保障,是深化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好高校美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好形势,解决好当前高校美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文件明确了新时代高校美育的政策制度要求,规划了改革发展路径,是指导和推动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高校美育政策体系。
二、加强美育课程建设
教育部引导各地各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机制,高校美育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一是明确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二是为切实加强各级学校美育工作,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家对各级学校美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咨询、评估和指导等作用,于2020年成立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高校艺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艺术人才培养。三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美育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高校美育课程开课率不断提高,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四是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规范公共艺术课程,加强公共艺术课程教材建设,修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鼓励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等品牌活动。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配齐配好美育教师。按照在校学生总数合理安排普及艺术教育教师,鼓励高校探索实施公共艺术课特聘教授制度。要要优化专业艺术教育教师结构,搭建院系、校际合作交流平台。要加强艺术师范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建立与中小学艺术教师互聘和双向交流等长效机制。要建设一批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汇聚培养一批美育名家名师。全面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素质、育人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化美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美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第二课堂指导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在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中,保证美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
2020年12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0〕100号),部署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根据国家职称制度改革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艺术教学、艺术指导的教师,符合相应的职称评价标准,均可申报参加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各地、各高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符合美育发展的评价办法,完善评价标准、注重教学实践,将学生取得的艺术成果作为指导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该意见对于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正面、积极的引导和参考作用。教育部也将推动各地、各高校将美育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细化、落实,保证美育教师队伍健康良好的发展,为推动美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面向全体、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一是深入推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坚持育人宗旨、坚持面向人人,完善学校开展活动、省级开展交流、全国现场展演的三阶段推进模式,扩大活动参与面和普及面,高校参与面达到90%。二是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组织优秀经典剧目演出、专家讲学、作品展览等美育实践活动15000余场,惠及2000余所高校的千万学生。三是开展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通过全媒体向社会展现学校体育美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切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和对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引领。四是支持建设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在全国高校建设了106个传承基地,按照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六个维度扎实推进。五是举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抓好美育教师源头培养。
五、统筹整合社会资源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艺术实践需要,新建文化艺术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合作开设美育课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要充分挖掘学校艺术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艺术场馆向社会有序开放。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进美术馆专业化发展,发挥美术馆在提升全民美育水平方面的作用。创新美术馆公共教育内容和方式,组织实施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促进美术馆公共教育。通过资源共享、政策扶持等推动包括中央美术学院等13所共建高校建设。支持相关高校与博物馆、美术馆合作建立教学基地。加强经典美术作品的传播和推广,鼓励各地美术馆组织策划主题展览和学术活动,开展公共教育,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十三五”期间,实施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累计给予扶持资金近1000万元,推出藏品展览150余个。国家文物局结合落实九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物博发〔2021〕16号),引导各博物馆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关风范,提升博物馆展览艺术水平和美学教育能力,推动提升全民审美素养。
下一步,教育部等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指导各地各校落实好推进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切实提升高校美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