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艺提案〔2021〕411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发挥美育育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美育的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资源保障持续向好。
一、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这是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后,从更高站位出发,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设计、再推进,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文件明确新时代学校美育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凸显美育的价值功能,进一步完善美育的系统设计,进一步拓展美育的实施路径,进一步强化美育的组织保障,是深化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二、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美育课程建设,努力构建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
一是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高中阶段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
二是推动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要求各地各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实现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都明确设置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和艺术综合课程,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音乐课程,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课时量占九年总课时的9%-1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普通高中艺术(含音乐、美术)课程必修6个学分。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省份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3.2%的学校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80.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高等教育阶段,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78.5%的四年级和77.2%的八年级学生演唱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91.5%的四年级和65.8%的八年级学生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八成以上学生喜欢艺术课和艺术教师。
在落实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方面,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加强教育督导。2002年印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制度”。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美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完善国家义务教育美育质量监测,公布监测结果。”
多年来,教育部组织的教育督导中都纳入了对学校艺术教育评估督查的内容,同时还不定期组织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专项督查。其中,检查艺术课程开课率一直是督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教育督导工作对于发现和纠正学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来年,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指导各地多措并举,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美育教师源头培养。从1999年起,教育部每两年分别举办一届全国普通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为提高我国普通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水平搭建了诊断、交流、展示的平台。基本功展示活动聚焦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美育师资队伍的目标,在项目设置、展示内容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和引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创新机制充实教学力量。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西北师范大学等20所师范类和艺术类高校为18个省的38所农村中小学校,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部在全国31个省(区、市)确定了184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推进农村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实践。各实验县由政府牵头,把美育纳入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框架,加大经费投入,推进资源整合,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是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2010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省份实施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主要用于补助培训期间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如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及设备费等。现阶段重点支持中西部省份实施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和乡村校园长培训等五类培训。
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77.8万人,五年来增加17.9万人,平均增速为7.8%。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15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7.6%,提开了1.1个百分点。
四、加强美育设施建设
中央财政高度重视改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尽快补齐美育设施设备短缺的短板。为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美育教学条件装备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教体艺〔2016〕2号,以下简称《配备标准》),对美育教学器材配备提出要求。针对我国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国情,《配备标准》特别强调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对于非标准建制的小学及农村教学点,《配备标准》强调各地各校应以标准为参照,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设和装备专用音乐美术教室及教学与活动场地,以满足此类学校开设音乐美术课和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需求。《配备标准》要求,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在进行美育专项督导检查时,要将场地及教学器材配备情况列入督导内容。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音乐教室建设与装备规范》《义务教育学校美术教室建设与装备规范》《普通高中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等八个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对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
五、推进美育评价改革
将美育纳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动将美育工作与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中小学校美育工作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检测体系和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启动并稳步推进美育中考改革试点。全国9省将美育纳入中考,其中4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或出台政策,另有5省的11地市实施。
下一步,教育部等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指导各地各校落实好推进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切实提升美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