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319号(教育类229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体艺提案〔2021〕413号

  您提出的《关于美育是学生全面成长不可缺少的“精气神”——加强中小学生美育的提案》收悉,经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美育的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资源保障持续向好。

  一、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这是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以下简称《意见》)后,从更高站位出发,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设计、再推进,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意见》明确指出,“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

  二、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

  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美育课程建设,努力构建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要求各地各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实现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音乐课程,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课时量占九年总课时的9%-11%,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艺术课程内容,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普通高中艺术(含音乐、美术)课程必修6个学分,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

  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省份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3.2%的学校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80.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不断加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78.5%的四年级和77.2%的八年级学生演唱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91.5%的四年级和65.8%的八年级学生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八成以上学生喜欢艺术课和艺术教师。

  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来年,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指导各地多措并举,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美育教师源头培养。从1999年起,教育部每两年分别举办一届全国普通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为提高我国普通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水平搭建了诊断、交流、展示的平台。基本功展示活动聚焦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美育师资队伍的目标,在项目设置、展示内容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和引领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整合资源充实教学力量。2017年,教育部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各地通过统筹整合学校和社会美育资源的形式,聘请宣传文化系统与社会文化团体的艺术工作者、民间艺术家等担任学校美育兼职教师,破解当前学校美育教师紧缺的难题。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西北师范大学等20所师范类和艺术类高校为18个省的38所农村中小学校,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部在全国31个省(区、市)确定了184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推进农村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实践。各实验县由政府牵头,把美育纳入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框架,加大经费投入,推进资源整合,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是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2010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省份实施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主要用于补助培训期间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如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及设备费等。现阶段重点支持中西部省份实施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和乡村校园长培训等五类培训。

  四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艺术类教师肩负美育教学的重任,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5〕79号),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20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0〕100号),部署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根据国家职称制度改革精神,在中小学校、高等学校从事艺术教学、艺术指导的教师,符合相应的职称评价标准,均可申报参加教师系列职称评审。

  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以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77.8万人,五年来增加17.9万人,平均增速为7.8%。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15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7.6%,提升了1.1个百分点。

  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方案明确要求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下一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指导各地各校落实好推进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切实提升美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27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