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996号(教育类170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体艺提案〔2021〕459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智慧运动教室促进学生体素质提高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体育总局,现答复如下: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了社会深刻的变革,丰富和拓展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您的提案对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准确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学校体育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教育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

  一、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支持高等学校牵头组建运动项目全国教学联盟,为中小学开展教改试点提供专业支撑,促进中小学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创新体育教学资源,不断增强教学吸引力。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设立全国学校体育研究基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学校体育科学化水平。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要求各地各校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运动技能学习规律,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习惯。同时以校园足球的发展模式为蓝本,贯彻“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冰雪、游泳、机器人等运动项目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搭建信息平台,大力发展学生体育社团,报道体育活动,展示特色成果。

  三、基于数据平台动态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制定相关实施办法,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开展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测试,并将数据报送至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目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数据覆盖大中小学全学段学生,以每年1.8亿条的数据递增。同时,为提高公众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认识程度,2015年开始,数据库开放个体数据查询功能,动态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从2014年起,教育部启动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抽测复核工作,每年抽取约20万学生的样本量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速度、耐力、柔韧等基本素质开展了数据的积累和对比,通过3—5年的纵向比较得出地区学生体质健康变化的趋势。同时建立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情况监测制度,定期开展体育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其实施情况作为构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的重要基础,确保测试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体育课质量进行监测、监控或对开展情况进行公示。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新要求,切实做好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评价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智能化手段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监测与管理。二是会同体育总局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智慧运动教室产品现状的市场摸底调研,对智慧运动教室如何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实施标准进行研究,探索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三是会同财政部通过教育部部门预算安排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经费,支持学校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支持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同时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安排的城乡义务教育补助资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等赋予地方较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各地可结合实际加大统筹力度,支持智慧运动教室建设。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9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刘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