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艺建议〔2021〕505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脊柱健康的建议”收悉,经商全国妇联、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加强青少年脊柱健康,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青少年学生脊柱健康教育。
一、加强脊柱健康的宣传教育
一是将预防学生脊柱弯曲、培养学生正确坐立行姿势统筹纳入学校健康教育。2008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普及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及读写姿势。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要求通过动画、游戏、比赛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脊柱的生理作用以及不良姿态对脊柱造成的影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身边人的不良姿势进行辨识,对照纠正自己的姿势。
二是将青少年脊柱健康纳入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妇联把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作为组织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创新方法手段,持续推进落实。依托“女性之声”“好妈好爸好孩子”微信公众号,“特殊时期特别家教”微课专栏持续推送儿童健康有关常识。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将儿童健康教育纳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系列课程,用好28.9万个儿童之家、36.3万所城乡社区家长学校和1万多个网络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多渠道普及儿童健康知识,提升家长和儿童健康素养。
三是指导各地多方面针对性开展脊柱健康教育。通过专家进校园行动、中小学生健康月行动、健康父母行动、重点人群关爱行动等,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教师、校医、家长、学生等相关人员开展脊柱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宣讲,提高社会、学校、家庭对保护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官方网站开展脊柱健康主题在线访谈栏目,通过专家科普脊柱弯曲异常知识,提高脊柱弯曲异常的社会知晓率,指导学校、公众、家庭和儿童青少年保护脊柱健康,增加脊柱弯曲异常防治的主动性,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二、通过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脊柱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校要塑造学生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如:“水平一(小学1—2年级)”学习目标为注意正确的身体姿态,达到该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坐、立、行等身体姿态,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水平二(小学3—4年级)”学习目标为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达到该目标时,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水平三(小学5—6年级)”学习目标为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体操、舞蹈或韵律活动等项目的学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他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身体姿势。学校严格执行该课程标准,通过体育课、阳光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预防学生脊柱弯曲,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系统在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中,积极倡导学生形成良好健康行为,培养正确坐、立、睡、行姿势习惯,保证足够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三、推进中小学学生使用可调节课桌椅
一是制定相关政策文件。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教体艺〔2018〕3号),明确了提出学校要每月调整学生座位,监督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教育部安排专项经费,指导督促各地改善教学设施条件,鼓励学校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三是完善评价考核。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其中明确了省级人民政府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配备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
四、积极做好脊柱弯曲异常的预防和矫治工作
脊柱弯曲异常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直接影响学习、生活和就业,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积极做好学生常见病包括脊柱弯曲异常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一是开展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及影响因素监测工作。自2016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在全国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其中重点监测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及影响因素变化情况,调查、分析和掌握全国不同学龄段、不同区域、不同性别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率、脊柱侧弯率、脊柱前后弯曲异常率,同时对教室采光照明情况、课桌椅分配符合率以及学生读写姿势、运动情况等影响因素开展现场评估。在新修订的《中小学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中,拟将脊柱弯曲异常列为体检项目,及时发现脊柱弯曲异常,及早采取措施控制其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脊柱弯曲异常矫治工作。医疗系统积极提升相关诊疗水平,培养专业化队伍,开展全面系统的脊柱弯曲异常体检和筛查,旨在早筛查、早发现,降低手术率,积极开展相关医疗救治和病因研究。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加快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切实完善工作条件和保障,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要求,完善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配备、评价体系、制度保障,积极推动在每年一次的学生体检中检查脊柱弯曲异常,加强对各地各校学生健康体检的督导。
二是加强家庭宣传教育。继续指导依托各级妇联组织用好线下阵地和线上平台,面向广大家长和儿童开展包括脊柱健康在内的健康知识宣传。利用“4.23”世界读书日、“5.15”国际家庭日、“六一”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发动各级妇联面向社区和家庭开展公益劳动、亲子健身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家长儿童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是开展学校脊柱锻炼。在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将脊柱锻炼统筹纳入活动内容,通过知识传授与活动锻炼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行等身体姿态,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维护学生脊柱健康。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1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