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艺提案〔2023〕15号
您提出的《关于建议学校运动场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学校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现答复如下:
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学校作为人群密集的重点区域,做好校园急救设施设备的配备工作十分重要,您的提案对加强学校急救教育有积极意义,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学校急救教育的开展,并开展了一些与提案中建议内容相关的工作。
一、在校园运动场AED的配备方面
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22号),要求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等急救设备。2021年10月,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1〕7号)精神,加强学校急救教育,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43号),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在配备校园急救设施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设任务。试点校要参照相关标准,结合学校规模、环境、地势、交通、建筑等实际情况,配备足用、实用、适用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学校逐步配备AED。2023年3月,在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3〕11号),部署开展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第二批试点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延续了首批试点工作中在配备校园急救设施方面的相关建设任务。
在首批试点工作过程中,部分试点学校着力加强了学校急救教育设施设备配备工作,通过建立校园急救站、实训中心,配备校园所需的急救教育相关器材设备耗材等,基本满足了学校日常开展急救教育培训以及校园急救实际应用的需要,有效增强了校园救护服务能力。
二、在AED使用培训方面
一是开展急救教育,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2017年6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17〕5号),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院前急救技能作为大学生健康教育重要内容,明确规定要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在急救教育试点建设任务中也重点提出要普及校园急救知识,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急救教育推进机制,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AED的使用培训是急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熟练掌握的必会内容。二是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在急救教育试点建设任务中提出各地要积极会同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等部门,重点培训试点学校校医、体育与健康课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鼓励支持师生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取得相关证书。对取得救护员证书的校医、体育与健康课教师、班主任等开展救护师资培训,培训合格的师资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提高学生避险、救护技能。
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试点学校稳步推进急救教育试点工作,试点学校将急救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新教师入职、新生入学教育中,纳入教师发展课程体系和教职员工培训体系,将急救知识渗透到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立体化开展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教育。
三、在校园AED设备相关宣传和引导方面
在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工作中,全国校园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办公室申请开通了“学校急救教育”学习强国号,设立“健康科普”栏目,对急救知识、技能和AED等相关急救设备进行科普宣传。各试点学校也积极开展学校急救教育宣传引导,在学校组建了以受过急救教育培训的学生为主体的专业化社团和志愿组织,在社团和志愿组织中对急救知识技能和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进行常态化培训、复训,强化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组织志愿者面向学校师生开展各类急救培训、示范、科普讲解等,提高师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积极倡导师生进行救护志愿服务,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宣讲和培训,由学校辐射到社会,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
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人民网和相关医疗机构制作了全国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系列课程,并在人民网平台上线。利用“健康大家谈”等栏目和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以及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综艺节目、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包括心肺复苏在内的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推动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促进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全民普及。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有关建议,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以及急救教育专家的专业支持下,制定完整的包含课程内容、教学资源、考核标准在内的学校急救教育体系化内容,逐步推进将急救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经验模式,进一步加强全国学校急救教育的组织实施,加强AED等急救设备使用相关培训,推动急救知识的普及,强化AED等急救设备的相关宣传和引导,广泛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急救教育工作当中来,推进急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23年7月1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