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428号建议的答复

教体艺建议〔2023〕484号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常态化体育竞赛机制落地体教融合实现以赛育人的建议”收悉,经商体育总局,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体育总局,深化体教融合,健全竞赛体系,推进资源共享,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深入宣传青少年体育竞赛价值理念

  参与体育运动能有效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尤其是参加体育竞赛对培养青少年规则意识、拼搏进取、团队协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体育总局高度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注重道德教育、纪律和法治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传递体育正能量。2023年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为各国各地区青年竞技比拼、超越自我提供绝佳舞台,共赴青春的盛会、团结的盛会、友谊的盛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活力、贡献体育力量,体育竞赛的独特价值和作用更加深入人心。教育部、体育总局正积极筹备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充分发挥体育竞赛育人功能,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教育,引导青少年运动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胜负观,自觉遵守体育道德和赛事规则,展现青少年阳光向上的良好形象。

  二、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环境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6号),要求认真挖掘、梳理体育教材中蕴藏的综合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体育全面育人的价值,善用“大思政课”,在体育竞赛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注重普及与提高,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逐步健全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教育部、体育总局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青少年体育赛事融合与体系设计。一是以校园足球为先导,完善赛事体系。自2015年6月联合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5〕6号)以来,出台配套政策,着力构建“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选拔体系,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并不断完善联赛制度,形成“班班参与、校校组织、地方推动、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竞赛格局。二是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足协研究制定《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组织工作方案(2022-2024年)》并于2022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目前正举办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面向全体青少年开放,打破参赛壁垒,兼顾普及与提高,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等球队均可自由参赛,不设任何参赛限制。三是整合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不断构建和完善篮球、排球、冰雪等项目的赛事体系。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挥高水平运动队的龙头带动作用,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纳入国民教育系列,形成良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教育部、体育总局逐步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加强有关运动项目中心(协会)与中国大、中学生体育协会的战略合作,拓宽和畅通青少年参与体育赛事的通道和机会,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学校体育师资、教练员成长平台

  教育部、体育总局加强政策研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支持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专业化发展。一是针对制约体育教师配置的难题,教育部指导各地认真对照体育教师缺额,有计划每年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招聘体育教师,加快配齐配强学校体育教师。通过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渠道每年新增体育教师。通过努力,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数量逐步充实,2012—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队伍总数由51万人增加到77万人,增加26万人,增幅为51%。二是积极推动落实《体育总局 中央编办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体人规字〔2023〕3号),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对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形成有效补充。部分地区开拓思路、创新做法,通过创设平台汇聚退役运动员,为学校提供体育师资资源。三是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体办字〔2022〕88号),明确“各地体育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遴选推荐一批思想品质优秀、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退休体育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等,按照双向选择原则,由义务教育学校根据需要自主选聘为兼职教练员”,提供体育课辅助教学、课后体育活动指导、体育兴趣班教学、学校运动队训练等服务,补齐学校体育教师短板。积极组织引导有资质、高水平的社会体育组织进入学校,运用社会资源补充学校体育师资,满足学生多元运动需求。四是开展支教等活动。针对部分地区存在的体育师资薄弱、体育教师引进难等问题,教育部、体育总局组织开展支教活动,弥补偏远地区基层体育教师不足,帮助高校师生了解基层体育教育现状,校准服务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职业规划准星。

  您提出的有关建议,教育部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认真研究。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体育总局,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实现以赛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23年9月29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