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194号(教育类042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6〕第47号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60后再就业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国家高度重视学习型社会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包括60后在内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

  一、关于普及60后网络知识

  社区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及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向社会各类群体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满足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部积极推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广泛开展面向中老年人的教育培训活动。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遴选确定了249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各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普遍开展了针对中老年人特点的教育培训活动,其中,电脑培训是比较受中老年社区居民欢迎的课程。如杭州市的拱墅区,面向辖区的中老年居民开展了电脑知识传授、电脑操作技能培训,使居民的网络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据调查,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范围内,中老年人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的比例占到参与社区教育居民总数的60%。

  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该意见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明确提出“主动适应居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社会、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就业再就业、创新创业、职业技能提升等教育培训活动。”

  二、关于给予60年代人办理学习积分卡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省级和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居民个人学习账号,开发、研制具有学时记载等功能的社区学习卡,记录学习者注册报名、培训考勤、线上线下学习学时等具体信息,形成居民终身学习电子档案,探索建设社区教育学分银行。”各地积极探索了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证与使用激励机制。如北京西城区试行“终身学习卡”,开展市民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实验;浙江省慈溪市试行全民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的实验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三、关于推进多渠道就业心理咨询

  各地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中,通过开展心理调适教育试点,提高居民的心理素质。如北京市东城区,开展了以提高下岗失业职工心理适应能力为重点的心理调适教育,帮助下岗失业职工转变择业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实现再就业。下岗失业职工将心理调适教育称为“及时雨”“解压阀”“开心果”。再如中国社区教育网,上线了老年心理、退休心理、日常心理等线上学习培训课程。

  四、关于加强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促进贫困人口和大龄失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要求各地、各部门做好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工作,明确了对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各项补贴政策。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鼓励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全体劳动者特别是60后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在对加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方面,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职业培训同时提供生活费补助。

  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推进各地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和《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主动适应社区居民,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包括60后)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电脑网络、心理健康、科学生活、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教育培训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研制具有学时记载等功能的社区学习卡,探索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及激励机制。同时,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将加快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劳动者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制定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职业培训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培训重点、培训补贴、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各类劳动者参加培训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7年1月4日

收藏
(责任编辑:于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