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5033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187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学和高校有效衔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启动了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次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三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在推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介绍如下:

  一、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根据《意见》部署,2014年上海、浙江两地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主要改革措施有:一是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二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三是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在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等改革试点中,高校还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考核,招生自主权得到更充分地体现。总体看,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纳入高校招生录取,高校可直接对考生中学的相关学习情况提出要求,切实强化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

  二、加强沟通交流,促进高校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一是举办高校科技营活动,为高中学生选择未来专业和学校提供平台。2012年开始,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了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累计已有数万名高中生走进高校,了解高校相关专业学习情况,为今后高考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二是为了指导中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引导他们学会选择、个性成长,一些地方已初步建立起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比如,上海、浙江一些高校的老师经常性到中学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介绍本校学科专业培养要求,进行生涯规划辅导,使得高校和中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衔接。同时,在中学接受了较好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升入高校后也更少出现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后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更足。

  三、改革课程体系,使中学与高校的教学内容更加协调

  教育部组织修订了高中课程标准,使高中教学与高校人才培养要求更加衔接。新修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学生设计了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内容。其中,必修课程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旨在打好共同基础;选修Ⅰ课程供学生选择性学习,主要为参加高考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设计;选修Ⅱ课程是必修、选修Ⅰ的拓展、提高,也包括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选择修习。此外,北京、上海、浙江的部分高校也正在尝试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促进中学与大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的建议,进一步深入推进高考改革,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中学与高校的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沟通衔接。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

教 育 部

2017年9月19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家豪(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