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7〕第111号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5〕36号)《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加强政策宣传、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创业服务、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等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1.加大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教育部落实国务院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一是出台《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进行部署。二是公示了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组织开展第二批示范高校评选,发挥示范校的引领带动作用。三是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实行弹性学制,放宽修业年限,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从制度层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清障搭台。同时积极推动各地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方便更多大学生知晓政策、熟悉政策、享受政策。
2.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一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编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做出安排。29个省份计划开发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473门。28个省份试点创新创业学分折算和活动认定、休学创业等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改革。二是在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动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2016年底调研统计显示,全国共有10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中900多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或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爱课程网”“好大学在线”“学堂在线”“智慧树”四个主要课程平台在2016年新上线了36门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共计提供65门创新创业在线课程供学生自主选学。三是建设创业导师人才库,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参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通知》(教高厅函〔2016〕90号),启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建设工作,目前首批入库导师六千余人。推动各高校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2016年底调研统计显示,全国各地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数共计2.6万余名,创新创业兼职导师数共计7.6万余名。通过建强师资队伍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帮助。
3.切实提升创业服务水平。优化大学生创业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一是搭建创业实践与孵化平台。推动各地各高校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016年底调研统计显示,全国各地各高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近1.4万个。二是优化资源组织培训交流,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依托600多家投资机构、企业和孵化器资源,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活动,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和创业指导。三是开展支持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中介服务、产权交易、投资服务等支持,为大学生创业在工商登记、税费减免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4.稳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多措并举,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一是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十三五”期间每年拿出5000万元用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各地各高校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6年底调研统计显示,各地各高校共安排专项基金70.4亿元,受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超过26万个。二是提供大学生创业补贴,鼓励地方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开展一次性创业补贴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方式,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三是提供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银发〔2016〕202号),将大学毕业生纳入贷款对象范围,进一步增强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财政部印发了《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金〔2016〕85号),进一步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专项资金贴息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贷款额度10万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您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研究,完善相关政策,统筹推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
感谢您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2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