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7〕第67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改革大专院校收生制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启动了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次改革总体定位是促进公平、科学选才,旨在破除“一考定终身”,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教育部指导各地各高校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了积极进展。针对您的意见建议,现将已完成的工作和下一步拟进行的工作介绍如下:
一、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机制
根据《意见》部署,2014年上海、浙江两地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一是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部分计入考生的高考总成绩,反映了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对于破解“一考定终身”进行了有益探索。二是建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内外更多地根据兴趣、优势深入学习,学生参与课外、校外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实践活动的经历和突出表现,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如实记录在综合素质档案材料中,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三是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进一步扩大了高校招生自主权。经过三年合力攻坚,上海、浙江高考改革试点平稳落地,呈现出“工作进展符合预期、改革成效达到预期、社会反响好于预期”的良好态势。
二、完善高校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制度,选拔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学生
保送和自主招生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只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根据《意见》部署,教育部对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制度进行了规范和完善,积极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育公平。一是完善保送生制度。1984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开展保送生试点,之后逐步扩大范围。主要政策是:对于德智体美表现一贯优秀,或者参加相关竞赛获奖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可不参加普通高考,由高校经过一定考核录取。保送生实施多年来,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元评价信息、扩大高校自主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相关政策具有高利害性的特点,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部分偏离了政策初衷,暴露出一些有损教育公平公正的问题。2010年起,按照中央有关要求,教育部对保送生进行了相应的规范,清理了一些含金量不高的竞赛保送项目,保留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优秀退役运动员等人员保送资格,进一步堵塞工作漏洞,促进公平公正。二是规范高校自主招生制度。2003年,教育部在少数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主要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俗称偏才怪才。2014年,根据国务院《意见》精神,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14〕18号),对高校自主招生进行了完善和规范,进一步明晰试点定位,完善报名和审核程序,规范考核内容和形式。主要流程是:考生根据要求自主提交申请材料,如实提供考生在高中阶段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情况,包括高中阶段课程修习情况和相关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获奖证书证明等写实性材料。试点高校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认真审核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并组织相应的面试考核,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的资格。自主招生扩大了高校招生自主权,对探索多元入学方式,打破一考定终身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心理健康辅导能力
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指导,教育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在教师培养方面,2014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求62个计划实施院校紧密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全面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等新成果,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师培训方面,2010-2016年,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门设置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为全国各地中小学培养了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2650名、骨干班主任3000名,提高教师有效应对和处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和知识。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你们的建议,进一步深入推进高考改革,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让考生和家长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效。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0月2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