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提案〔2021〕119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以“宅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就业的提案》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动学校加强数字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修订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提高相关人才培养质量,健全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新业态、新职业就业指导服务,引导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
一是加强普通高等教育相关专业及课程建设。支持高校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依法自主开设网络与新媒体、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数字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目前已支持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开设“网络与新媒体”、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专业。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认定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游戏心理学”“电竞赛事现场解说虚拟仿真实验”“网络文学与文化”等课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是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组织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全面修(制)订,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坚持服务新业态、新职业、新模式,特别是灵活就业形式,补齐人才短板。例如服务文化旅游新业态,设置“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针对装配式建筑新业态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新职业,设置“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技术”专业;针对“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新职业,设置“区块链技术应用”等专业;针对“全媒体运营师”新职业,设置“全媒体电商运营”、“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网络直播与营销”等专业。
三是加强灵活就业指导服务,支持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教育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支持高校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渠道就业。教育部每年印发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文件,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挖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主动适应新就业形态和新用工方式。开设“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举办“灵活就业中寻找职业机会”“新业态创造新职业 多元化就业揽贤才”等主题讲座,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性就业观。依托教育部“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平台,举办“数字新经济”专场招聘活动,提供灵活就业岗位。
下一步,教育部将结合你们的建议,深入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动态调整专业目录,推动高校加强数字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数字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同时,持续加强就业观念引导,培育挖掘更多优质岗位,助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