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367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6〕第389号

  您提出的关于“中医”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中医药学科有其自身特点,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理念。中医药学科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东方哲学思想为主要特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它植根于丰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吸取历代哲学、天文、气象、物候、数学、历算、地理、农学、植物、化学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成果而丰富发展,形成了人文与科学相统一、体现东方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的知识体系;具有以医学知识为主体、以调整生命状态为目的,多学科交叉、复杂性学科交融的学科特点。

  二、我们非常重视中医专业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与理念的培养,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经典理论教学,夯实中医药院校学生传统文化功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加快学生中医思维理念的形成。各中医药院校在教育教学、师资培养、校园建设等工作中也非常重视中医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使在校学生能够在中医人文社会科学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从而提升其中医人文素养。为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中医药学科建设规划指导目录(暂行)》,在“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期间,增设了一批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文化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培育学科,以丰富健全中医药学科体系。

  三、我国学科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三级,目前共设置13个学科门类,中医学是医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将中医学提升为学科门类,会涉及我国整个学科体系的调整,需要学术界取得共识。您的这一建议,我们将在下一次学科目录修订时,提请专家研究,并在学科体系顶层设计时认真考虑。

  四、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与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生态和饮食等密切相关,目前,将中医学提升为学科门类困难较大。在此之前,我们支持有关中医院校和相关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主设置中医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探索这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不断创新和弘扬中华传统医药学。

  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合作,加强中医人文社会科学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中医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不断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符合中医药学科特点的中医药教育体系。

  感谢您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关心!

  教育部

  2016年8月22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于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